基層最知道自己哪兒疼,開方抓藥脫貧攻堅按理説也更準。然而,長期以來,各部門的扶貧資金都是“戴帽下達”,項目和用途都規定好了,貧困縣不能自主安排,資金使用效益受限,脫貧瓶頸也很難合力突破。
“到基層的扶貧項目資金零、散、小、亂,大家都知道最好整合使用,可各部門的項目資金誰都不希望為別人做嫁衣,打醬油的錢要是買了醋,項目審計就會出問題。”一位“老扶貧”告訴記者,多年來,基層對扶貧資源整合的呼聲特別高。
近年來,湖北、江西等省開展了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試點。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援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全力開“啃”扶貧資金整合這塊“硬骨頭”。
整合項目資金化解突出難題,打贏脫貧攻堅戰更有底氣
2014年8月,贛州市于都縣被江西省列為涉農資金整合工作試點縣。于都縣扶貧辦主任王九龍説,項目資金整合後,朝著精準脫貧的難點、關鍵點集中發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更有底氣。
“生一場大病,一輩子家底賠凈。”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中42%因病致貧。斬斷病根就抓住了斬斷“窮根”的“牛鼻子”。
“要不是政策補償多,我得了這病,全家的日子真不知道怎麼過下去。”于都縣嶺背鎮布坑村村民鐘某去年底不幸患了腦動脈瘤,住院治療花費了14.9萬元。所幸經多重補償減免後,個人實際只負擔了1.3萬元,避免了因病致貧。
于都縣衛計委主任潘毅介紹,縣裏整合新農合補償、大病保險補助、醫療商業補充保險、民政救助等多重補償制度,疊加發力,全縣因病致貧、返貧人數近3年減少了近一半。
穩定脫貧關鍵還要靠強有力的致富産業。由於産業扶持資金有限等,很多扶貧産業“小打小鬧”,帶動貧困群眾穩定脫貧能力差。
長期以來,贛南油茶長在山中無人識,經濟效益不高。為把油茶産業打造成為扶貧重點産業,于都縣整合名優經濟林示範項目、農業技術推廣、低産油茶林改造、油茶示範縣建設等項目資金,補助完成3.5萬畝新造油茶林建設和1.5萬畝低産油茶林改造。引入扶持15家油茶公司,建成9個萬畝以上高産精品油茶林基地。越做越強的油茶産業帶動全縣500多貧困戶脫貧。“我家種了8畝油茶,去年收入2萬餘元,以後50年都能有穩定收入,把貧困帽甩得遠遠的。”羅坳鎮三門村村民徐禮説。
項目資金匯到一個“池子”,怎麼安排縣裏做主,關鍵看脫貧成效
于都縣財政局局長管宏介紹,縣裏的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然而由於縣裏沒有充分的自主權,這種整合更多屬於實施地點空間上的整合,可整合資金也僅限于省、市、縣級。
湖北省的試點更進一步。試點貧困縣可統籌使用的資金包括中央、省、市(州)、縣級到村到戶到人的所有財政性資金,對用途相近、範圍相似的大類間的資金源頭整合,打通使用。縣級制定年度統籌資金方案和規劃審批方案,各級審計、監察機關以此為重要依據監督檢查,徹底打消了責任單位整合使用項目資金的後顧之憂。
參與試點的孝感市大悟縣縣長余德芳介紹, 2014—2015年,全縣統籌使用的財政專項資金佔專項轉移支付的38.7%,同時以財政資金為引導,引進社會資本,撬動金融資本,縣裏辦成了一批大事、急事和難事。
在各省試點基礎上,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援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明確試點改革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渠道不變,充分授權”,即中央和省、市級有關部門仍按照原渠道下達財政涉農資金,但屬於整合範圍的資金項目下達到縣裏後,可以捆綁使用,怎麼安排全由縣裏做主。
“此次財政涉農資金整合,一個重大突破是拆掉‘隔欄’,將各路項目資金匯集到一個池子裏,最大程度賦予貧困縣安排使用自主權。”華中師範大學減貧與發展研究院院長陸漢文説。
貧困縣可以統籌整合使用涉農資金後,如何避免一放就亂,讓每分錢都花出效益?“試點效果不僅要看整合了多少資金,更要看脫貧成效。” 陸漢文建議,貧困縣在選擇扶貧項目時,要優先安排貧困人口參與積極性高、意願強烈的項目,有條件的可吸收貧困村、貧困戶代表參與項目評選和建設管理。全面實行公開公示制度,實行嚴格的監督評價,切實防範資金被擠佔挪用。
■點評
有了自主權 還要花好錢
呼籲多年的扶貧資金整合改革終於迎來重大突破。上級部門屬於整合範圍的資金項目下達到貧困縣後,怎麼安排使用全由縣裏做主。
貧困縣有了自主權,也就意味著更大的責任。扶貧資金都是救窮救急的錢,每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下一步貧困縣除了“爭取錢”,工作重心要向“花好錢”轉變。牽住科學論證這個“牛鼻子”,把涉農資金整合後重點投向最需要幫扶的領域、最需要強化的薄弱環節、最需要突破的瓶頸,特別是要精確瞄準貧困人口不偏離。抓住項目實施這個主抓手,通過推行專家評審、公示公告、招投標、建設監理等項目管理制度,確保資金按規劃使用,不跑冒滴漏。建立完善審計、監察等多部門參與的項目聯合驗收機制,建立和完善以脫貧成效為導向的考核獎懲機制,避免扶貧資金“睡大覺”和被擠佔挪用。(記者 顧仲陽)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