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統計局發佈“十二五”時期人口發展狀況分析
廣東人口密度是全國4倍
賴偉行、賈政
廣州日報訊 (記者賴偉行、賈政)“十二五”期末,廣東全省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04人,相當於全國人口密度的4倍。同時珠三角人口密度不斷擴大,從每平方公里1026人上升到1073人。廣州、佛山、東莞、中山等4市人口密度繼續高於北京和天津,而深圳則已超過了上海,成為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超大城市。
廣東省統計局近日發佈了《“十二五”時期廣東人口發展狀況分析》,報告利用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初步匯總數據,分析了“十二五”時期廣東省常住人口發展狀況和變化特徵。記者昨日從報告中了解到,到2015年年底,廣東常住人口已達1.08億人,佔全國人口總量的7.89%;2010~2015年年均增長率為0.77%,與“十一五”時期全省常住人口年均增長2.58%相比,下降1.81個百分點。
區域分佈:
過半人口集聚在珠三角
報告顯示,雖然“十二五”期間廣東常住人口迅猛增長的勢頭明顯緩解,但由於人口規模以及育齡婦女基數龐大,人口自然增長率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十二五”時期全國平均自然增長率為4.79%。~5.21%。),人口總量仍持續著慣性的增長態勢。五年來,全省出生人數共計580.88萬人,自然增長率維持在6.02%。~6.95%。之間。
同時,廣東常住人口區域分佈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超過一半的人口仍集聚在珠三角地區,區域內擁有廣州、深圳兩個超大城市(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以及佛山、東莞兩個特大城市(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十二五”期末,不同區域人口數量的排列次序為:珠三角5874.27萬人、東翼1727.31萬人、山區1664.07萬人、西翼1583.35萬人,分別佔全省人口總量的54.15%、15.92%、15.34%和14.59%。與“十一五”期末相比,珠三角、東西兩翼和山區的人口數量分別增長4.59%、2.27%、3.79%和3.36%。五年來,珠三角地區人口增長最快,人口增量佔全省人口凈增總量的25.82%。值得關注的是,廣州、深圳兩超大城市的常住人口增加數量全省最多,比“十一五”期末凈增79.15萬人和100.67萬人,兩市人口增幅佔同期珠三角人口增量近七成,反映出人口向超大城市集聚的趨勢仍然十分明顯。
年齡結構:
“兩頭低、中間高”
報告顯示,2015年,廣東常住人口中,男女性別比為109.60:100,與同期全國平均水準及本省戶籍人口比較,分別高4.58和3.52。廣東常住人口的性別比較高的主要原因是省外流入男性的數量較以往明顯增加。
在常住人口的主要年齡段方面,“十二五”期末,0~14周歲(少年兒童人口)1884.67萬人、15~64周歲(成年人口)8044.05萬人、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920.28萬人,分別佔全省人口總量的17.37%、74.15%和8.48%。廣東人口年齡結構繼續表現出“兩頭低、中間高”的總體特徵,即少年兒童人口與老年人口占比相對較低,成年人口比重較高。雖然到“十二五”期末,廣東每100名勞動年齡(15~64周歲)人口要比“十一五”期末多負擔約4名非勞動年齡人口,但受跨省流動人口數量多的影響,廣東常住人口總撫養比仍然比同期全國平均水準低2.1個百分點,是全國人口總撫養比相對較低的地區之一。
流動人口:
規模居全國首位
報告還透露,截至“十二五”期末,廣東全省常住人口中,跨縣(市、區)流動人口達到3201.96萬人,佔常住人口總量的29.51%,流動人口規模繼續位居全國首位。與“十一五”期末的3128.17萬人相比,五年間全省流動人口共增加73.79萬人,增長2.36%,增幅不僅遠低於“十一五”時期,同時比同期常住人口增幅低1.55個百分點,佔常住人口的比例減小0.49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時期省內外流動遷移人口進一步向珠三角區域聚集。2015年,珠三角地區的跨縣(市、區)流動人口規模為2943.77萬人,佔全省流動人口總量的91.94%,流動人口規模比2010年增長2.53%,佔比提高0.47個百分比。
展望“十三五”,報告認為“全面二孩”政策落實是一次改革的契機,廣東人口發展在今後或未來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考驗。一方面有利於出生人口性別比趨向均衡,並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人口老齡化;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大了現有的醫療衛生、義務教育等公共資源的壓力。因此,報告建議“全面二孩”人口生育政策的有效落實,還應該有更多的公共配套服務措施來促進家庭的發展能力,解決實施政策調整後所帶來的婦女就業、孩子養育等問題,才能讓老百姓既能生得起,還能養得起。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