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政研室連發四文解讀經濟形勢 (圖片來源:發改委官網截圖)
中國網財經8月6日訊(記者 曾會生) 怎麼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有哪些亮點使中國經濟煥發新的活力?未來經濟工作著力點在哪兒?據中國網財經梳理,8月2日-5日,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連發四篇文章研判和解析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發改委文章認為,上半年全國和區域經濟運作總體平穩,投資增速回落,消費發揮著基礎的作用,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新經濟、新業態、新亮點不斷涌現,經濟增長新動能正在加速聚集。
全國和區域經濟均運作平穩
在《總體平穩符合預期 五大理念引領發展》一文中,發改委表示,今年以來,面對困難增多、挑戰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但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符合預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深植人心,並轉化為實踐,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取得積極進展。
“平穩”主要體現在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二季度以來,我國經濟延續了一季度平穩增長的態勢,上半年經濟增長6.7%,其中二季度增長6.7%,與一季度持平。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城鎮新增就業717萬人,全國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6.5%。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上半年漲幅為2.1%。主要指標走勢平穩,均符合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
區域經濟方面,發改委也表示,地區經濟運作總體保持平穩、穩中有進,呈現出“東部企穩趨好,中部基本平穩,西部穩中有升,東北下行趨緩”的特徵。
上半年,東部地區地區生産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分別增長7.6%、6.4%、11.0%,分別高於全國平均水準0.9、0.4、2個百分點。
中部地區地區生産總值增速為7.8%,工業增加值增速為7.3%,固定資産投資完成6.8萬億元,增速為12.8%。
西部地區地區生産總值增速為8.0%,繼續處於“四大板塊”首位;工業增加值增速為7.2%,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為13.5%,均較一季度有所提高。
轉型之下,中國經濟新動能新亮點不斷涌現 (資料圖)
穩定投資、發揮消費基礎作用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258360億元,同比增長9%,增速比1-5月回落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2.4個百分點。6月份增長7.3%,增速比5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固定資産投資月度累計增速繼續在個位數區間運作。
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繼續加快,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和投資資金保持快速增長,大部分地區投資增速仍在兩位數以上。但製造業投資增速繼續放緩,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有所回落,民間投資增速進一步回落。
發改委文章表示,下一步,要加大對重點地區和重點領域促投資、穩增長的工作力度,切實防範投資波動風險,更好地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並提出了,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全面激發製造業投資活力,進一步促進房地産投資健康發展和加強對重點地區投資工作督導四項具體建議。
上半年,居民消費穩定增長,消費升級勢能持續釋放,呈現頗多亮點。
消費增速保持平穩。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56138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達73.4%。
此外,消費結構進一步升級;住行消費穩定增長;服務消費持續旺盛;線上線下消費加速融合;消費軟硬條件不斷改善。
發改委表示,從供需兩端發力,進一步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一是持續增加消費品有效供給;二是加快推進消費重點領域制度創新;三是全面改善優化消費環境。
轉型之下,新經濟新動能不斷涌現
儘管中國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但在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型升級的穩步推進之下,新經濟新亮點不斷涌現,新增長動能正在加速聚集。
發改委文章認為,五大理念之“創新”主要體現在新經濟新動能加快培育成長。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頒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企業更加重視創新投入、技術研發,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上半年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41%。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持續活躍,全國新設市場主體日均超過4萬戶,其中新登記企業1.4萬戶,企業活躍度保持在70%左右。
新産業新模式新産品蓬勃興起。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的服務應用和創業創新日益活躍,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同比增長11%,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5個百分點;順應産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的産品成為新的增長點,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88.7%,工業機器人增長28.2%,光纖增長28.2%等等。
“各地大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動能轉換步伐持續加快,區域發展新動能新亮點不斷涌現。”發改委分析,新經濟新業態加速發展。浙江市場採購貿易和跨境電子商務成為外貿新動能,帶動全省連續3個月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長。遼寧瀋陽機器人産業在國産機器人市場佔有率超過20%。
“雙創”在各地持續前進。江西上半年網際網路等創新類投資增長267%。江蘇無錫在物聯網、新材料、電機電氣等領域建立了32個産業研究院,形成了“一鎮一院一産業”的特色模式。
各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20多個省份簽訂了去産能責任書;廣西、河南對農民進城購房進行補貼等等。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