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新一輪農村改革激發“三農”活力

2016年08月06日 11:21:58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而土地和資産是農民財富的左右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深改組會議兩次聚焦這兩大領域,以發佈三個相關文件為契機,集體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農村“三塊地”改革、農村集體資産産權制度改革形成“三箭齊發”之勢。

  新一輪農村改革,在加速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過程中,對農民承包地、農村“三塊地”和農村集體資産等農民主要權利載體,進一步明晰産權、還權賦能。這為維護農民權益、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業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兩權分離”到“三權分置”

  38年前,小崗村18個紅手印催生的大包乾,拉開了農村改革的大幕。當年的家庭聯産承包制,把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開,是農村改革的重大創新。如今,把承包經營權又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成為農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創新。

  “三權分置”的基礎是土地確權,途徑是土地流轉。截至目前,我國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已覆蓋74%的村,完成確權面積5.6億多畝;適應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的新形勢,全國每年新增流轉面積4000多萬畝,流轉面積已超過家庭承包經營耕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各地積極引導土地有序流轉,鼓勵農民以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讓經營權活起來,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珠三角地區探索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集體統一經營的土地股份合作制;上海松江探索引導農戶將土地經營權流轉給村集體,統一整理後再發包給有經營能力農戶的家庭農場制;湖北沙洋探索農戶承包權不變、協商交換經營權,小塊並大塊,實行“按戶連片”耕種制;四川崇州探索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職業經理人和專業服務組織共同經營的“農業共營制”。

  伴隨規模經營,新型經營主體加速成長。目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總量近270萬家,共同推進了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集體經營共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逐步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生力軍,改變了農村傳統生産生活的面貌。病蟲害統防統治、土地託管等農業社會化服務快速發展,解決了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事情。

  從權能不完整到還權賦能

  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被稱為“三塊地”改革,歷來關注多、爭議大。改革要有頂層設計,政策方向已經明朗:針對徵地範圍過大、被徵地農民保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要探索健全程式規範、補償合理、保障多元的土地徵收制度;針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權能不完整等問題,要建立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用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針對農戶宅基地取得困難、退出不暢等問題,要健全依法公平取得、節約集約使用、自願有償退出的宅基地制度。

  “三塊地”改革試點于2015年啟動,試點地區已取得了一定成效。重慶開展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試點,廣東出臺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政府規章,安徽一些地方開展了宅基地有償退出試點。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共有97宗約1277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總價款達15.7億元。入市改革提高了農村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準,豐富了集體土地所有權實現形式,增強了農民集體和農民群眾的獲得感。

  據國土資源部有關人士介紹,試點涉及33個地區,除浙江、四川各有兩個試點地區外,其他29個省份均有一個縣(市、區)進入試點範圍。試點地區的選擇堅持小範圍,以縣(市)行政區域為單位,統籌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兼顧不同發展階段和模式。根據有關文件,試點工作將於2017年底完成。由於涉及億萬農民利益,且可能與現有法律有衝突,中央多次強調要慎重穩妥推進改革試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認為,這項改革涉及國家、集體、農民之間利益關係的深刻調整。在國家與集體之間,重點是按照規劃和用途管制的要求,賦予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進入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的權能;改革徵地制度,縮小徵地範圍,賦予農村集體更大的土地發展權。在集體與成員之間,重點是賦予成員對承包地更完整的權能、對集體資産股份更大的權能、對宅基地和住房財産權更充分的權能。

  從産權歸屬不清到折股量化到人

  “資産變股權,社員當股東。股份化改革以後,村民更加關心集體發展了。”這是重慶九龍坡區共和村村民們的感受。改革之前,村集體資産好像是“鏡中花、水中月”,農民看得見卻摸不著,對擁有的份額也很模糊。通過股份化改革,將村級集體資産量化到人,使集體經濟的管理、運作、發展與農民的利益直接掛鉤。

  中央農辦副主任韓俊表示,農村集體資産産權歸屬不清、權責不明、保護不嚴、流轉不暢的問題日益突出,在很多地區,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民的利益聯結不夠緊密。目前,我國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在按照不同的資産類型分類推進。對於經營性資産,推進以股份合作為主要形式的改革,將其以股份形式量化到人,作為參加集體收益分配的依據。對於非經營性資産,包括幼兒園、小學、衛生所等,重點探索實現有效運作的管護機制,確保為農民提供公益服務。

  隨著農村集體收入增長,農民對經營性資産收益如何分配日益重視。目前,全國已有4.7萬個村和5.7萬個村民小組完成經營性資産股份化改革,量化資産6578億元,累計股金分紅2256億元,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總體看,深化農村改革,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須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絕不能動搖。”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要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係。農村改革必須審慎穩妥推進,一時看不清的,不要急著去動,有點歷史耐心,不能操之過急。一定要尊重農民意願,不搞強迫命令,確保農民權益不受損害。

  在安徽鳳陽小崗村,一條長長的“改革大道”向著未來延伸。隨著當地上萬畝耕地完成確權頒證,從偷按“紅手印”到喜領“紅證書”的時代變遷,昭示著農村改革發展的光明前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厚植發展優勢,讓創新發展的成果普照農村大地。(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