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提升社區教育內涵
15.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國家組織編寫一批社區教育通用型課程大綱。鼓勵各地開發、推薦、遴選、引進優質社區教育課程資源,推動課程建設規範化、特色化發展。鼓勵引導社區組織、社區居民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課程開發,建設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化課程。課程設計應與居民需求、科學普及、文明素養、社區發展等緊密結合,促進課程設計與社區治理和服務實踐有機融合。
16.提高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專業化水準。社區教育學院(中心)、社區學校應配備從事社區教育的專職管理人員與專兼職教師。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教育部《社區教育工作者崗位基本要求》制定實施細則,省級人社、教育行政部門共同制定社區教育專職教師職稱(職務)評聘辦法。加大社區教育工作者培訓力度。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在社區教育中的作用,探索建立社區教育志願服務制度。鼓勵高等學校、職業學校開設社區教育相關專業,鼓勵引導相關專業畢業生從事社區教育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統籌、教育部門主管、相關部門配合、社會積極支援、社區自主活動、市場有效介入、群眾廣泛參與的社區教育協同治理的體制和運作機制。教育行政部門要把開展社區教育納入教育發展整體規劃,主動聯繫有關部門,牽頭做好社區教育發展規劃、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建立目標責任和考核機制,確保社區教育改革發展目標落實到位;民政部門要把社區教育作為街道管理創新、鄉鎮服務型政府建設和城鄉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財政部門要結合實際,逐步加大對社區教育的支援力度;人社部門要加大對社區教育的支援力度,並結合工作實際,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在職業技能培訓中的重要作用;文化部門要通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社區教育提供必要支撐;科技部門要將《科普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實施及國家科普能力建設與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體育部門要將《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與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鼓勵建立社區教育聯席會、理事會或社區教育協作會等制度。在村(社區)開展的社區教育活動應主動接受社區自治組織的指導。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