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7月23日通報,我委組織專家確診一例輸入性裂谷熱病例。
患者湯某,男,45歲,河南省人,在安哥拉務工。患者于7月14日晚(北京時間)在安哥拉出現發熱伴頭痛,以及全身關節痛、肌肉痛等症狀,在當地醫院治療病情未緩解,于7月21日淩晨乘飛機回國。7月21日晚,患者抵達北京,入境時病情嚴重,被送往某專科醫院隔離診治。23日上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對患者標本的裂谷熱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23日下午,中國疾控中心核酸復核檢測結果陽性。23日晚,我委組織專家組根據患者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結果,確診該病例為我國首例輸入性裂谷熱病例。目前,該患者病情危重,正在積極治療中。專家研判認為,此次疫情傳播擴散風險較小。
疫情發生後,衛生計生部門高度重視,已按照裂谷熱相關診療方案和防控要求,落實病例隔離治療、流行病學調查、風險評估、院感控制、防蚊滅蚊、環境消毒,以及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
該病例有關情況已及時向世界衛生組織、我國香港特區通報。
注:裂谷熱,也稱立夫特谷熱(Rift Valley Fever),是由裂谷熱病毒,也稱立夫特谷熱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 RVFV),引起的急性傳染病。RVFV屬於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為第二類病原微生物。該病主要影響動物,可致牲畜死亡和流産。年幼的動物病死率高。綿羊、山羊、牛、水牛、駱駝等家畜均可感染該病毒,並可作為該病的傳染源。
人對RVFV普遍易感,可通過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組織、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感染;或者通過伊蚊、庫蚊、按蚊和其他很多蚊種叮咬而傳播;尚無人-人傳播的報道。
目前已有約30多個國家發現該病,主要分佈于非洲東部和南部,肯亞、辛巴威、尚比亞、奈米比亞、索馬利亞等國家,亞洲的沙烏地阿拉伯、葉門也曾發生暴發疫情。2013年以來,WHO未通報全球範圍內有裂谷熱暴發疫情發生。在此之前,我國動物間和人間尚無裂谷熱疫情報告。
人感染裂谷熱病毒後症狀多較輕,少數患者可出現嚴重症狀。目前,無特異性治療方法,常採用支援療法。
防控裂谷熱疫情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強對赴疫區人員以及獸醫等高危人群的宣教;加強口岸的動物及人間疫情檢疫工作,嚴防疫情輸入;在發現疫情地區,採取防蚊滅蚊措施,防控疫情擴散;同時加強院感控制,防止院內感染出現。
國家衛生計生委于2008年印發《裂谷熱預防控制技術指南》和《裂谷熱診斷和治療方案》。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