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木瓜4個19.9元團,還差2人”“1元就拼進口車厘子,限量7人團”……如今,很多微信用戶都接觸過類似的線上團購水果活動,只要某個微信好友發起,湊夠一定人數即可成團,價格相對實惠,趕上促銷抽獎還能享受1元價。
在北京上大學的李淩有一回在班級微信群裏看到拼團買水果的資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花19.9元買了10個橙子。“下單第二天就收到貨了,味道不錯。現在我經常參與這種團購,除了實惠便利,還能與朋友們‘有福同享’,我想這是年輕人熱衷拼團的主要原因。”李淩説。
不過,隨著可“拼”商品花樣增多、消費群體日益擴大,一些拼團平臺也暴露出許多侵害消費者利益的問題。
一是洩露客戶個人資訊。四川省成都市的王雪萌不久前參與了一個19.9元可購2盒進口藍莓的拼團活動,在這一拼團網站註冊時王雪萌留了個心眼,使用化名“王雪”註冊。兩天后藍莓到貨,品質還不錯。然而煩惱也開始了,一個星期後各種推銷電話接踵而至,對方在電話裏稱她為王雪女士。“我第一次用這個名字購物,收到快遞後也將寫有個人資訊的快遞單撕碎了,就是拼團平臺洩露的資訊。”王雪萌非常氣憤。
在網際網路上關於拼團話題的討論中,不少用戶都反映自己的個人資訊被拼團平臺洩露,懷疑某些拼團平臺就是刻意使出低價“誘餌”來套取用戶資訊。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