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浙江一養老院吸引博士碩士加盟 延請國醫大師開講

2016年05月18日 09:57:1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核心閱讀

  養老産業前期投入很多,對於普通企業來説,比較好的模式是投資與運營分開,減少前期成本;或者壓低成本,搞連鎖規模化經營,以數量取勝。還要理順服務體系中政府與社會的關係。

  養老産業雖是服務“夕陽”,卻是新興的朝陽産業。民間資本要有投資長遠的意識,在延長産業鏈、提供多樣化産品上多下功夫,才能擁抱真正的朝陽。

  養老機構裏,白頭髮的老人還沒來,先來了個90後小姑娘。

  24歲的嚴佳倩,是杭州師範大學健康管理系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將在江南養生文化村工作,成為這個浙江省桐廬縣民營養老機構的一員。

  民資養老院來了博士

  扎著個半丸子頭,圓圓的臉透著一股稚氣,嚴佳倩説起自己的想法來頭頭是道:“現在真正能做健康管理的地方很少。在學校,我們學了很多怎麼管理慢性病、預防‘三高’之類的。我就想找個地方,把學到的知識用起來。”

  養老産業的發展,給了這個小姑娘更大的平臺。據測算,按照未來老年人口數量,以每個老人年消費2萬元計算,預計2020年中國養老産業市場規模將達5萬億元。

  “老年人挺好相處的,我在這裡能夠幫著他們更健康地安度晚安。”今年10月,江南養生文化村就將迎來第一批入住的老人。在這個瞄準中高端養老需求、追求醫養結合的民營養老機構,嚴佳倩將擔任老人們的健康管理師。

  “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完善各類社會資本公平參與養老等領域發展的政策”“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支援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和産品供給”。這無疑給民營資本帶來更多信心,也給更多的年輕人提供了就業機遇。

  80後趙發林,是杭州師範大學健康管理系的博士,在養生村挂職,促進産學研相結合。

  從杭州開車到桐廬,剛一下車,趙發林就召集了好幾撥人開會。這位精瘦的博士麻溜地處理手頭的事兒:“我們這裡是中國中醫科學院臨床所打造的臨床基地,以中醫為特色,主打健康管理、治未病。在這裡,我就琢磨著怎麼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務,開發適合他們的養老産品。”

  除了年輕人,這裡還有耄耋老人的助力與關懷。2013年,時年93歲的國醫大師路志正老人來到了桐廬。他一餐一碗飯,走路氣不喘,面色看起來比很多年輕人都好。

  彼時,養生村的想法已經萌芽,執行董事郎濤跟著路老學習了20多天。“飲茶有方、食姜保健,早晚打兩遍八段錦,睡前泡腳養心……路老這麼健康,為什麼不把這些習慣帶進養生村,讓更多的老人受益呢?”郎濤説,未來還將請北京、杭州等地的國醫大師進村開講座,幫助老人們做好健康管理,無病到天年。

  開業在即還是缺醫師

  養生村裏,擺著一張石桌。桌子一邊坐著桐廬縣衛生局的工作人員,另一邊坐著一家養生村的工作人員。桌上沏好的茶水散發著熱氣,茶葉在杯中緩緩舒展開來。

  “不説廢話,郎總,你們現在還有哪些難處,需要我們做什麼?”沒有碰茶杯,衛生局局長吳志忠直截了當。

  郎濤吹了吹杯中的熱茶,又將杯子放下,“那我就不客氣了。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缺人,我們今年10月就要開業了,第一批老人也要過來體驗入住了。配套建的綜合門診部,不瞞您説,人還沒有招滿”。

  養生村裏新建好的綜合門診部裝修一新,體檢的各項設備也陸續到位,三層高的樓房,尚顯空蕩。

  “按照規定,門診部要配置5名醫師、5名護士。現在多點執業還是有難度,醫護人員確實缺。”養生村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陳水泉説。

  陳水泉的話讓郎濤的臉繃得更緊些,“我們給的待遇不低,而且門診部建起來了,周圍的居民也能來看病,還能請專家過來坐診,是好事。我膽子大一點,就想問問,是不是民營醫療機構一定不能給編制?”

  除了醫護人員讓郎濤揪心,門診部納入醫保的事情也沒少讓他操心。根據當地政策,民營醫療機構得運作一年以後才能納入醫保定點。“現在都鼓勵社會辦醫、醫養結合,沒醫保,來的老人肯定少,如果非要到一年,好多民營機構都撐不過去呢。”郎濤竹筒倒豆子,一氣兒説出了目前最想解決的問題。

  問題典型又一針見血,吳志忠不能當場給出答覆,但承諾一定向相關部門溝通,希望相關部門能對納入醫保一事“寬進嚴管”。

  朝陽産業增長點在哪

  即使醫療人才尚有不足,但養生村的整體建設已經基本完成。依託于浙江省健康小鎮——桐廬富春山健康城的打造,養生村在政策和配套上也得到了當地不少支援。比起很多尚在為資金、土地著急的民營養老機構,郎濤他們的情況要好很多。

  “目前政府出臺的政策很多,有些還是難以落地。”浙江省發改委社會發展處處長王葉青直言不諱,“比如浙江規定,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也可以抵押資産貸款,但是很多銀行不願意貸。養老機構回報期很長,銀行不看好。還有在用地上,不少營利性養老機構也很苦惱。它們雖然是掙錢,但掙錢少、回報慢,8年10年才回本,如果還要向其他用地主體一樣進行市場化競拍,價格高,受不了。”

  對此,浙江省于2014年出臺政策,營利性養老機構用地可歸為服務業中的其他類用地,地價可以低一些。但是政策出了,新的問題又來了。

  “養老業掙錢慢,每年地方政府都有土地指標限制,它當然願意把土地給營利性好的工業項目,一兩年投下去,第三年就能繳稅了。而且現在地方政府都有招商引資的任務,養老項目投資大的畢竟少,你真投幾個億下去,建那麼多床位,也不現實。”王葉青説。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決定“對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察,著力擴大民間投資”“必須採取有力措施,推動相關政策落地”,盼望能激發出更多的民間投資潛力和熱情。

  政策落地難之餘,養老産業到底應該發展成為什麼樣,政府也好、企業也好,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王葉青建議,公建民營、連鎖經營或許可以殺出一條路來,“養老産業前期投入很多,對於普通企業來説,比較好的模式就是投資與運營分開,減少前期成本;或者壓低成本,搞連鎖規模化經營,以數量取勝。”

  在浙江省民政廳社會福利與老年服務處處長黃元龍看來,首先要理順服務體系中政府與社會的關係。“過去搞養老服務,有兩種誤區,一種是政府自己建自己管,批個事業單位,搞幾個人在那裏,但服務品質不一定好;另一種是政府説自己沒錢,什麼都給社會管。這兩種都不好。”

  黃元龍建議,政府建設後,服務運營應該交給社會,同時要做好托底作用,特別是對於失能半失能老人、經濟困難老人的托底。“托底之外,企業想進來做高端市場、發展多樣化供給的話,那就交給市場去做。”

  養老産業雖是服務“夕陽”,卻是新興的朝陽産業。民間資本該怎樣迎著這縷曙光,持續前行呢?

  “不要老想著在機構裏搞服務掙錢,畢竟,高端的消費市場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是,企業可以在延長産業鏈、提供多樣化産品上下功夫。”黃元龍算了一筆賬,在浙江,目前共有3萬多個老年人活動中心。老人愛打牌,如果開發專門適合老年人的撲克牌,數字、花色都大一些、亮一些,將是一筆不小的訂單。“3萬個活動室,每個活動室一年打20副牌,算算有多少?一個要倒閉的撲克牌企業就挽救了。還有假牙護理器具、帶放大鏡的指甲剪,這些都是消費的新增長點。”

  臨近傍晚,養生村裏的討論依舊熱鬧。同事們追著趙發林,非要問問最近又在琢磨什麼新産品。“我們設計了一款排毒凳,主要是通過穴位刺激,讓老人每天坐一坐,緩解便秘問題。”趙發林笑著説。

  (胡雅婷)

[責任編輯:梁行]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