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 題:最美勞動者,為何是他們?
新華社記者
五一勞動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全國勞模代表座談時説,勞動模範是勞動群眾的傑出代表,是最美的勞動者。
對於這些最美的勞動者而言,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不僅是國家、社會對於他們工作的認可,更是他們“最美”的證明。新華社記者採訪了多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看一看他們身上有哪些特質?為何他們能被稱為“最美”?
堅守——18年換來清波如碧
在福州,守護晉安河18年,河美了,他們變老了。
剛踏上環衛小船的時候,羅祥英夫妻也沒想到這份工作,一做就是18年。
那一年,羅祥英33歲,皮膚還沒那麼黑,眼角的皺紋也只是淡淡的。
每天清晨,夫妻倆就登上環衛船,一葉扁舟漂泊河上,中午在船上吃飯,過年也很少回湖北老家。
幾天前,老楊的手被河裏撈上來的鐵釘割傷,羅祥英心疼,命令他休息。老楊擔心連天的暴雨讓河道變臟,根本不顧手指發炎,硬要工作。
“讓他在家睡,他也睡不著。”羅祥英邊用網兜打撈河上漂浮的樹枝,邊“吐槽”老楊。
老楊尷尬一笑,沒有回嘴。他心裏明白,妻子何嘗不是一樣倔?一股蠻勁兒,總得比別人多幹,比別人較真。
有人酸她:“這麼拼命,想當勞模?”
羅祥英眼裏含著淚花,“好幾次不想幹了,想家想兒受不了,只有專心幹活會讓我心裏好過一點”。
清理內河18年,青春隨著河水漸漸逝去。社會認可了他們:羅祥英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楊蘭芳也被評為“福建省二十佳城市美容師”。
夫妻倆成了名人,別人問有啥感想。“我也説不出什麼大道理,我只知道勞動讓人更有價值。”羅祥英回答。
陪伴了羅祥英夫妻18年的晉安河靜靜流淌,清澈的水波見證著他們的人生意義。
寂寞——做好一件事産出30多億元
這半輩子,楊德仁幾乎都在實驗室裏,陪著他的,只有硅材料。
浙江大學玉泉校區東北角,綠蔭掩映著一幢白色二層小樓,這裡是國家重點實驗室硅材料研究小組所在地,楊德仁是這裡的學術帶頭人。
硅是産量最大、應用最廣的半導體材料,是電子工業的基礎材料,標誌著一個國家的電子工業水準。上世紀90年代,國際學術界和産業界通常認為,微電子用的硅材料“越純越好”。
而楊德仁研究組另辟蹊徑,要研究硅單品中的雜質。他們提出,在硅材料中摻入氮元素,控制缺陷,能明顯改善硅材料的品質。
與學界流行的觀點相悖,楊德仁的研究工作因此分外寂寞。20年過去了,該領域中同期做光能研究的4個人,3個轉行當了公司老總,只有楊德仁還留在實驗室。
“做研究不能人云亦云,只要研究有意義,就值得堅持。” 楊德仁的想法很樸素,就是想把基礎科學問題搞清楚。
楊德仁和研究小組在硅材料中摻入“雜質”的觀點開始逐步得到國際上的認同,他們原創的一系列成果全世界都在應用。
楊德仁將成績歸於“老一輩科學家打下的基礎”“團隊合作”和一些“幸運”。但他也感慨:“搞科學研究,沒有長期坐冷板凳的精神不行。”
在他的辦公桌上,有個小小的風車模型,動力來源於一塊小小的硅太陽能電池,陽光越好,風車轉速越快。
利用太陽能發電,是這個硅材料實驗室産業化的項目之一。這些年,他和研究小組産學研緊密結合,硅材料成果的産業化已經産生30多億元的經濟效益。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楊德仁説,希望自己的研究能部分地解決國家的重大需求,這也是他對自己和團隊的期待。
[責任編輯: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