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紀委機關報談家風:問題貪官多家風不正、治家不嚴

2016年04月16日 09:44:41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字號:    

  近日,公公病癒出院,江西某中職教師陽曉露一家總算吃上了本該在春節吃到的那頓團圓飯。

  因為老人在外治病,小陽這段日子都是在奔波中度過的。儘管如此,她還是頗感欣慰:“家族成員間互相體諒、支援,大家分工合作,才能平平安安。幸好老人們一輩輩傳下來敦睦和諧的好家風,關鍵時刻凝聚人心吶!”

  家風延續民族千年文化品格

  “雖然我們是普通人家,但有一個延續多年的傳統。公公有四兄弟,每年由一家負責當年大小節日的聚餐。不管是清明、端午,還是中秋、春節,一大家子總要聚在一起聊聊近況、拉拉家常。”小陽告訴記者,現在公公婆婆年紀大了,他們這一輩打算“接手”,把這個規矩延續下去。

  “所謂家風,很多時候就是在這些相聚的時刻,在母親的‘嘮叨’和父親的‘叮嚀’中潛移默化成兒女的做人原則、行事準則。”小陽説,“只有多一些面對面溝通與交流的機會,親人才能更貼心,家庭才會更和諧。”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字寄託著國人對家的所有美好期待,也濃縮了中華民族綿延千年的文化品格。例如禮義廉恥,又如孝悌忠信,早已刻印在華夏兒女的骨血之中,無懼時空阻隔。

  廣東梅州,是客家先民歷經多次遷徙後最終的聚居地之一。東莞市三十三藝術空間副總經理謝美麗就生長於此。

  “我們客家地區有句諺語,‘作田看秧,娶親看娘’,就是説從家風的好壞可以判斷這家人人品的好壞、所受教育的優劣。”謝美麗説,客家人原本就講究念祖追宗、耕讀傳家、勤儉持家、孝悌仁愛等,一旦出仕為官,更要“修德明理”、“清廉守法”,“為的就是在百姓面前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工作上是領導幹部,回到家裏依然是普通百姓。”在小陽看來,領導幹部只有認清角色職責,自覺摒棄特權思想,才能對子女和身邊人産生積極影響,成為良好家風的建立者和守護者。

  “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就職于某央企的黨員小左認為,“家國情懷的精髓在於責任和擔當,是古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宏願,更是當今黨員幹部‘以身許黨許國’的本分。對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的強調,是領導幹部家風建設和傳承的題中應有之義。”

  莫讓家風傳承“斷代”、受“污染”

  家風一旦形成,對後人的道德訓育作用影響深遠。也正是在一代代人的接續努力下,家風在歲月中淬煉、在揚棄中積澱,愈加醇厚,愈顯力量。

  “但現在的年輕一代多在外地工作,除了春節,其他傳統節日大部分家庭無法團聚,年輕人和長輩、族親間的溝通有限。尤其在城市,許多習俗都慢慢淡化了,家風的傳承也有‘斷代’的危險。”對此,身為教師的小陽不無擔憂。

  “良好家風的弱化、缺失和在不良世風面前的潰敗,不僅體現在城市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中,也體現在廣大農村鄉風的演變中。”謝美麗觀察到,今年春節後,在一些媒體刊發的記者返鄉觀察和感悟中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有知識、懂禮節的家庭不再是村裏最受尊重的群體,誰家樓房蓋得高、轎車高檔、掙錢多,誰就成為村民教育孩子學習的榜樣。”

  確如其言。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價值觀在社會中滋長蔓延,也悄然滲入家庭,對家風建設危害甚深。從近兩年曝光的腐敗案件來看,出問題的貪官多有家風不正、治家不嚴的問題。

  領導幹部的家風,反映黨風政風,影響社風民風。良好的家風會引領所有家庭成員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輻射、帶動整個社會向善向好發展。連接“斷代”的家風、治理被“污染”的家風,是當務之急,也是長期任務。

  傳承良好家風貴在堅守與弘揚

  “在家風的建設和傳承上,比起語言或文字訓誡,影響力最強的還是身體力行。”小左説,“一個家庭或家族中,有黨員幹部也有普通群眾,有老人也有兒童,而發揚良好家風是整個家族數代人的共同目標。所以要進行全民家風教育,尤其是要發揮黨員幹部的表率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家風建設亦如是。領導幹部理應以身作則,用嚴於律己的高尚品德、公私分明的良好作風熏陶和感染家人。

  “傳承好家風,貴在堅守。不僅是對傳承本身的堅守,更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謝美麗説,中國有一副著名的對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詩禮傳家,這就是傳統文化中對家風最凝練的論述。”

  在謝美麗看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詩禮傳家”自然會有不同的內涵,但其核心價值不會消逝。“家風建設也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善於在傳統文化中挖掘、提煉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積極因素並加以吸納。”

  “家風建設並非是由領導幹部向家庭其他成員的單向‘灌輸’,而是所有成員間的多元互動。”因此,小左建議,幹部家屬也要常吹廉潔從政的“枕邊風”、築牢家庭廉潔的“防腐墻”、念好廉潔治家的“緊箍咒”。(記者 楊詩琪)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