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劇《保嬰記》劇照
滑稽戲《探親公寓》劇照
攜帶著改革基因而生的國家藝術基金已經運作兩年多時間。過去的兩個年度,該基金共立項資助1121個項目,資助範圍包括十幾個大的藝術門類和近80個小的藝術品種,資助總額達11.53億元。國家藝術基金不僅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資金支援,更重要的是改變了以往財政投入直接“養人”的模式,突破了條塊分割、部門管理等傳統文化體制的弊端,有利於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實現文化的管辦分離。總之,國家藝術基金的設立,在探索適合改革發展新要求的文化投入模式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機會均等,打破傳統文化體制的弊端
2008年,福建省漳州市薌劇團復排薌劇名作《保嬰記》。最初幾年該劇的舞美設計一直以黑色調為主,後來有不少專家指出這樣的舞美設計不符合該戲的風格。舞美一改的話,舞臺支點就變了,戲也得重排,而且重新設計製作舞美需要花費30多萬元。作為基層藝術院團,福建省漳州市薌劇團的創作經費一直捉襟見肘。當時,別説30萬元,就是3萬元,漳州薌劇團也難拿得出。不重新設計舞美,意味著作品水準無法提高;重新設計舞美,又沒有額外的製作經費。一時間,漳州薌劇團上下都陷入了矛盾和糾結中。
值得慶倖的是,2014年《保嬰記》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的專項資助,國家藝術基金的專項撥款到位後,終於緩解了漳州薌劇團的燃眉之急,為《保嬰記》的進一步修改、提高奠定了經費基礎。新版的舞美,給整個戲增色不少,舞臺清新靈動起來。該戲也先後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優秀導演獎、優秀演員獎以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在國家藝術基金第一批資助項目中,像《保嬰記》一樣得到資助的還有很多,僅舞臺藝術方面,就有大型劇目作品81項、小型劇目作品100項獲得了資助。以前的創作經費主要掌握在各級文化行政部門手中,國家層面的經費往往優先向國家級文藝院團傾斜,像漳州薌劇團這樣的地方院團很難獲得國家層面的經費支援。而國家藝術基金,“不問出身,只看項目”的標準,調動了基層文藝院團的積極性,也讓藝術創作經費的分配更加科學合理。
國家藝術基金不僅為基層文藝院團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也給廣大懷有藝術夢想的個人帶來了福音。來自雲南曲靖的胡群山平時經營著茶葉店的生意。愛好攝影的她經常穿梭于中緬邊境,用鏡頭記錄著邊地的風情人物。為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她打算拍攝一組反映史迪威公路的作品。在朋友的勸説下,她將自己的創作計劃申報了國家藝術基金。本來沒抱太大希望,可胡群山卻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援。在一年的時間裏,胡群山穿梭于雨林、山間,尋找著史迪威公路的蹤跡,最終拍攝出1萬多幅作品,其中100幅作品被國家藝術基金收藏。
國家藝術基金讓國家的文藝經費投入更加科學合理。正如國家藝術基金理事會理事長蔡武所説,“國家藝術基金改變了以往財政投入直接‘養人’的模式,有利於實現管辦分離,突破條塊分割、部門管理等傳統文化體制的弊端,在探索適合改革發展新要求的文化投入模式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滾動資助,推動藝術精品不斷涌現
國家藝術基金在進行了兩個年度的項目資助後,2016年3月推出了滾動資助的新措施。《保嬰記》《白毛女》《沙灣往事》《水莽草》《探親公寓》《八女投江》《大漢蘇武》《徽商傳奇》等8部作品成為2016年度大型舞臺劇滾動資助項目。另外,47名藝術家的103幅作品獲評為美術、書法、攝影創作人才滾動資助項目。這些獲得滾動資助的項目,在此前的兩年裏都曾被資助過並且已經結項,2016年度對其進行滾動資助,就是為了優中選優,繼續打磨,以讓受資助的作品成為“立得住、傳得開、留得下”的文藝精品。
需要指出的是,滾動資助不僅是經費上的再次支援,更包括內容修改上的幫助和演出上的扶持。據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韓子勇介紹,從4月份開始,管理中心將陸續組織專家對8個大型舞臺劇作品逐個“體檢”和“會診”,發揚藝術民主,進行專題研討分析,指導受資助項目進行加工修改提高。很多舞臺藝術在創排、演出的過程中,常常是忽略了群眾的意見,演完就走的情況很常見。而滾動資助的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項目主體要通過組織現場和網路問卷的形式,了解不同層面群眾的觀演需求和感受,根據群眾意見,進一步打磨以提升劇目的整體品質。
當前我國的藝術院團與劇院還沒有很好的融合,“有鳥無巢”“有巢不養鳥”的情況還比較普遍,從今年4月份開始,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將組織一批有經驗的機構和項目主體共同策劃、組織受資助項目的國內(外)巡演,圍繞“一帶一路”“運河之旅”“邊疆行”等主題設計巡演路線,擴大宣傳推廣力度,推動資助項目間的互動、聯動。對於美術、書法、攝影等滾動資助的項目,3月29日國家藝術基金已向作者頒發了作品收藏證書,未來國家藝術基金將擇機進行作品巡展並將作品結集出版,以擴大受資助作品的影響力。
社會力量參與,激發藝術創作的活力
很長一段時間裏,不少文藝單位要想排一部戲,就得“打報告、找領導、跑項目”,藝術創作主體處於被動地位。如何激發創作者的積極性,是文化管理部門長期面臨的難題。國家藝術基金從一開始,就進行了“頂層設計”,力求引入社會力量,打破體制內外、行業內外和行政區劃的藩籬,讓基金真正成為服務於藝術創作的開放、公正的平臺。
國家藝術基金申報和評審完全採用“網報網評”的方式,所有項目的評審都是在上級監察機關和社會第三方的監督下,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評審專家。據國家藝術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少華介紹,初評採取“同行評審、雙向匿名、地域回避、單位回避、項目主創回避”方式;復評採取“單位法人回避,項目負責人、聯繫人回避,項目主創回避,文化廳(局)相關領導回避,推薦人(青年藝術人才項目)及授課教師(藝術人才培養項目)回避”原則,由評審系統隨機匹配評審專家進行會議評審。比如,2014年度的項目評審,初評專家1325名,完全從5170人的專家庫中抽取,而復評時,524名評審專家也是再次從初評專家中隨機抽取。
在資金來源上,國家藝術基金以中央財政資金為主。從2016年開始,國家藝術基金將開始嘗試探索接受社會捐贈。文化部財務司司長趙雯説,國家藝術基金既發揮國家財政資金的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也接受社會捐贈,為社會資金資助文化發展提供新的開放平臺。財政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余蔚平認為,國家藝術基金填補了國家文化基金方面的空白,發展和完善了多元化、社會化文化藝術資助體系,有利於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科學公平的體制機制,大大激發了創作者的積極性。2016年,共有6491個申報主體向國家藝術基金申報了7245個項目,申請資助資金總額為75.1億元,申報項目數比2015年度增加了2843項,同比增幅為64.6%。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