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基層官員懶政現新變化 如何煮沸為官“溫吞水”?

2016年03月13日 16:31:4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泰州市委書記藍紹敏沒想到“蝸牛獎”火了。

  年初,泰州市委市政府新設立“蝸牛獎”,明確將給那些推進重點項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職能不到位、解決群眾關切問題不及時的責任人發放“蝸牛獎”。

  作為促進黨政機關和幹部提升工作效能的硬措施,“蝸牛獎”直接瞄準懶政、庸政、怠政。

  早在2014年5月,李克強總理就在國務院常務會上談及庸政、懶政問題。“我在基層調研時注意到,有些地方確實出現了‘為官不為’的現象,一些政府官員抱著‘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甚至‘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態度,敷衍了事。”李克強説,“説得難聽點兒,這不就是尸位素餐嗎?這樣的庸政、懶政同樣是腐敗,是對國家和人民極大的不負責。”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健全督查問責機制,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決不允許佔著位子不幹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幹部願幹事、敢幹事、能幹成事。

  “十三五”規劃建議也提出,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調動各級幹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態度好,不辦事。”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王長江觀察到懶政有了新的變化,“過去沒人幹活,在辦公室打撲克,現在什麼程式都做到了,就是事情辦不成。”比如以前招商引資,地方官員拉項目落戶很熱情,請企業吃飯,給企業優惠政策。現在很多官員公事公辦,來了客客氣氣接待,“最後項目沒引進,就回答‘我也沒辦法’”。

  王長江分析了基層官員心態的變化,他説,一方面,改革進入深水區,很多幹部解決問題能力不足,出現恐慌。另一方面與反腐有關。

  全國政協委員、清大築境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許進也認同這個觀點,反腐重拳之下,官場氣氛一時肅然。他認為,許多官員在遵守中央規定不吃不拿的同時,抱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自保邏輯,認為事情做得多、動靜大,必然要把自己推向公眾的眼前,生怕重蹈覆轍,被“揪出來”,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而烏紗不保,因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敢作為。

  讓許進擔憂的是,現階段這種不作為的心態具有傳染性,很容易呈現出“集體感染”的政治生態反應。

  “過去唯GDP,即使多1個百分點,都與官員的命運和前途息息相關。”王長江説,現在不唯GDP了,也沒有建立正面導向制度,“很多官員沒動力不作為,也造成懶政”。

  統計發現,全國31個省(區、市)針對懶政開展了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整治活動。多地還在省級層面下發了專門針對懶政、官員不作為的治理文件。

  2015年5月,北京市開展“為官不為”“為官亂為”問題專項治理。到10月底,16個區縣共搜尋工作層面的問題3000余條,其中“為官不為”問題佔90%以上。

  今天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徐輝指出,去年下半年,國務院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和簡政放權等重大政策舉措實施落實情況,部署開展了第二次大督查。

  督查結果公佈後,24個省(區、市)共有249人因庸政懶政不作為典型問題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其中涉及廳局級幹部41人,縣處級幹部139人。與第一次問責7省59名幹部相比,第二次問責面更廣,問責幹部人數更多,因此廣受社會關注。

  從督查結果公佈情況看,資金沉澱、土地閒置、項目拖延、棚改遲滯等庸政懶政不作為問題相當突出,耽誤了經濟發展,影響了民生改善。

  新常態下,如何把幹部隊伍“溫吞水”煮沸,是很多地方面臨的艱巨任務。

  “政府官員不作為表面是一種現象,實際上是深層次的改革需要推進。”王長江認為,可以在制度上設計,讓更多老百姓參與進來,對官員進行評價。要讓老百姓看得見,政府保證公開透明,真正建立治理懶政的制度,這才是服務型政府。

  全國政協常委、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劉繼賢説,目前,領導機關職能交叉、邊界不清,特別是對領導幹部的個人職責往往原則性要求多,具體規定少,責任不夠明確,權責不夠匹配,對職責沒有硬性規定,導致難以有效追究為官不為者的責任,助長了不良風氣。

  他認為,要正確處理依法行政和“為官不為”的關係,以依法行政為根本,構建分工明確、職責清晰的責任體系,從權責劃分上壓縮推諉扯皮空間、預防不作為現象的發生。

  當然,對泰州來説,“蝸牛獎”只是一個手段,建立一個更加科學的幹部考核獎懲方法才是當下之急。這個標準的方向是:看“成績”更看“成本”,看“速度”更看“品質”,看“金盃銀盃”更看“群眾口碑”。

  泰州出臺規定,明確對14種“在崗不作為”的情形、6種“履職不擔當”的情形進行問責處理。探索建立不宜提拔重用幹部“負面清單”,將選人用人標準細化、實化、具體化,向全社會公示市委“重用什麼幹部、不用什麼幹部”。2014年以來,有7人不符合用人標準被暫緩使用。

  在泰州出臺的規定中,對表現不好的黨員幹部進行懲戒性交流或者安排新崗位時,因創新觸碰“邊界”也可免於責任追究,為幹部甩開膀子幹事,邁開步子創業“撐腰壯膽”。2014年以來,泰州共有58個部門被督查扣分,有100多人被問責。

  “要嘗試對敢想敢做的,尤其是年輕的領導幹部,實行試錯保護。”許進説,對待腐敗零容忍,但工作開展中出現的錯誤,如不涉及法律和原則問題,要盡可能地寬容,甚至為其承擔一定責任,以糾正“多幹多錯,少幹少錯”的觀念,切不可將工作犯錯與作風腐敗混為一談,打擊官員的積極性。

  “幹部出現一次不作為、慢作為的行為,對照黨紀黨規,是不是就要問責到‘讓他下’的程度?”藍紹敏説,“與其這樣,還不如多擰耳朵、扯袖子,多出出汗、紅紅臉,使我們的幹部及早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督促其整改到位。”

  如今,“蝸牛獎”就像泰州黨政機關幹部頭上的“緊箍咒”。

  “適應新常態下的新隊伍,應該説成效非常明顯。”藍紹敏説,“我們精神狀態不斷上升,新隊伍不是新人,而是新思路下換腦筋、換舉措、換作風。幹部的整個作風明顯上去了,幹部的創業精神也起來了。”

[責任編輯:張玲]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