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海外媒體關注兩會:"中國信心"給世界吃下"定心丸"

2017年01月13日 10:33:52  來源:BBC中文網
字號:    

  海外媒體關注兩會方方面面 中國發展路線圖牽動世界走向(焦點熱議)

  全國兩會向來是海外媒體觀察中國的絕佳窗口。“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邁上新臺階,並從今年起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卻深度調整、復蘇乏力。在此大背景下,今年的全國兩會理所當然地受到世界媒體更多、更密切關注。城市化進程如何進一步推動?未來1年和5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是什麼?海峽兩岸關係將遭遇哪些困難?走向何方?而對這些問題,海外媒體紛紛從全國兩會即將審定的中國發展路線圖中,尋找答案。

  “中國信心”給世界吃下“定心丸”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這是中共中央對“十三五”時期的精確定位。海外媒體不僅注意到這一點,而且還屏氣凝神地靜待政府為“決勝”而設定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當“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保持在6.5%以上”、2016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5%—7%”一系列資訊正式公佈之後,海外媒體立即進行了深入解讀。

  英國廣播公司、《衛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都不約而同地注意到,中國首次把年度經濟增速的預期目標設置為一個區間,認為此舉彰顯了政府調控經濟的堅定性和靈活性。路透社認為,雖然6.5%的底線相對於之前30多年的實際增速是低點,但這一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凸顯了在經濟下行壓力仍大的背景下,中國為宏觀調控預留空間和引導市場預期的良苦用心。

  《日經亞洲評論》的報道則認為,中國政府為2016年的GDP增長目標設定一個“高值”,或許可以讓低迷的全球市場松一口氣。而彭博社稱,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和財政部長樓繼偉、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關於中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論述,平息了全球對於中國經濟下滑的擔心,讓市場對中國經濟信心大增。《日本經濟新聞》客觀分析了當前中國面臨的難題,比如如何保持經濟增長高速度、如何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如何使更多貧困人口脫貧等,同時也關注到中國一方面以供給側改革應對産能過剩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技術革新來提高製造業水準,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該媒體報道特別強調,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對世界影響深刻。《紐約時報》甚至在兩會開始前就提醒説,每年3月,中國都會公佈當年的增長目標。對全世界的經濟專家、企業高管和政策制定者來説,這個備受各方關注的數字有著重要的意義。

  和平發展誠意贏得媒體肯定

  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以及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兩會上關於全球事務的一些論述,也成為外媒關注的焦點。在人大和政協首場新聞發佈會後,外媒紛紛刊文關注南海“軍事化”的問題。

  BBC中文網報道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傅瑩“用了最長的篇幅來講述關於南海爭議的問題”。印度亞洲通訊社則報道説,傅瑩為中國“正名”,指出中國“軍事化”南海是子虛烏有,軍事力量進出南海最多的是美國。事實上,美國重返亞太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就是要把其60%以上海軍部署在該地區。

  對於中方的表態,伊朗英語新聞電視臺Press TV採訪了美國《執行策略評論》雜誌編輯麥克比靈頓,他直言不諱地説:美國是因為對中國經濟的崛起感到了威脅,才對中國的島礁建設予以了“錯誤且危險的”指控。他認為,中國並沒有什麼軍事化的舉動,相反,正是美國在不斷派遣導彈驅逐艦、B-52轟炸機和其他非常先進的軍艦和軍機在該區域往來。比靈頓指出,美方聲稱中國威脅該地區的航行自由,這是無中生有,中國並沒有製造威脅,而是在保衛自己。

  在臺灣政局改變的背景下,海外媒體高度關注兩岸關係走向。《中時電子報》注意到,今年的政協工作報告將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等字眼寫入報告,這一方面凸顯大陸對臺大政方針不變,另一方面提醒民進黨:大陸對臺政策底線並未動搖。關於習近平總書記3月5日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就兩岸關係發展發表的看法,《聯合報》解讀出其中釋放的善意:“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兩岸就可保持良性互動。”

  全面深化改革昭示光明發展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是海外媒體關注兩會的重中之重,在他們看來,各個領域的制度變革是準確觀察中國未來走向的“金鑰匙”,也正是這些變革昭示了中國光明的發展前景。

  通過推進制度變革,紮好制度籠子,遏制和消除腐敗問題,這是海外觀察中國的重要角度。土耳其《每日新聞》在兩會開始前就刊發報道稱,習近平主席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強調了“著力營造政治上的綠水青山”的重要性,無疑表明中國反腐只有進行時,沒有結束時。並提醒説,“政治上的綠水青山”這一偉大目標如何實現,今年的兩會將會為我們提供更多資訊。香港中評社認為,經過十八大以來的大力反腐,眾多“老虎”、“蒼蠅”被懲治,“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反腐敗措施,俄通社-塔斯社北京分社記者阿列克謝謝利謝夫評價説,為了完成面臨的艱巨任務,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更嚴厲的要求,他支援在中國開展的“三嚴三實 ”專題教育,要求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

  對中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升國家創新能力的努力,《華盛頓郵報》稱,中國政府決定大力推動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與“網際網路+”的融合發展,並承諾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將佔GDP2.5%的比重。這樣一個數字在世界範圍內都相當可觀,這將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新加坡《海峽時報》評論説,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建設成為一個更加創新、包容、環境友好型的經濟體,為此,中國計劃到2020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中國還計劃拓展高鐵網路,增加城鎮人口,減少污染。這些舉措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

[責任編輯:梁行]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