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人民日報評BBC紀錄片“中國新年”:畫風逆轉令人詫異

2016年03月09日 10:47:1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原標題:看看中國的“另一面”(域外聽風)

  看中國,不用帶太多的“目的性”,但一定要看得全面、看得深入、看得輕鬆

  一部名為《中國新年》的BBC紀錄片,最近讓很多國人意外了一把。

  提起BBC紀錄片,中國人往往糾結兩個詞:“精良”+“偏見”。《中國的秘密》《中國如何愚弄了世界》《中國人來了》,都在看似客觀的手法下,裹挾了偏見甚至歪曲的事實,引發巨大爭議。以至於聽説BBC拍了部中國主題紀錄片,不少人提前開啟“防禦”模式:這次他們又會如何黑我們?

  不過眼前這部《中國新年》,著實“亮”了我們的眼睛:工業水準的冰燈節、延續千年的打樹花、人頭攢動的逛廟會……中國最傳統最隆重的春節裏,飛速變化的城市,調度有序的春運,熱情好客的民眾,以及北京城裏的藍天,出現在外國人的鏡頭下,熟悉又新鮮,美好又親切。甚至連辣條這麼本土特色的零食,也闖入了鏡頭,被稱為“中國最火爆的零食之一”。用網民的話説:主持人是“一臉真誠熱情太好吃新年讚中國棒”。

  見慣了西方媒體一貫的有色眼鏡,如此的畫風逆轉,一時令人詫異。倒是英國電視製作人麗貝卡多布斯給了我們答案:中國是如此重要的國家,現在正是西方需要了解中國的時候。

  中國有多重要?就以英國主持人手裏的辣條為例,一年的産值超過500億元人民幣,幾乎是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年收入的兩倍。辣條,某種程度上,就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看似不起眼,但聚沙成塔。2015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高達25.8%,超過了美國。

  一位前不久來華參加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英國財經界人士撰文寫道:“經濟學家的一句口頭禪是‘美國一打噴嚏,全世界都會感冒’,可是過去12個月的情況表明,世界‘免疫系統’對中國‘抽鼻子’的敏感程度要超過之前的想像。”

  無需多言中國的地位多麼舉足輕重,變化多麼日新月異。如果一些西方媒體的視角和想法,依然活在幾十年前,苛責和偏見壓過貢獻與合作,這一縷審視中國的目光,一定是不合時宜。

  當中國新年登上BBC螢幕時,不但中國人感到意外,國外觀眾也能看到“不一樣”的中國社會,一個發展變化飛速、社會治理有序、民眾友善熱情的“正常國家”。儘管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對很多英國人來説,確實是他們頭一次知道,中國居然有遠遠超過英國的先進高速鐵路——儘管後者是火車誕生的地方。

  在預設立場甚至偏見的前提下去觀察,人們看到的,註定會是偏離真實的軌道。唯有以客觀、真誠的眼光去打量,才可能更接近真實。這讓人想起另一則與中國鐵路有關的故事。9年前,日本NHK電視臺推出了紀錄片《中國鐵道大紀行》,演員關口知宏乘坐一趟趟列車,與中國普通百姓交談、吃飯、幹活。毫無計劃的行程、簡單至極的情節,卻在日本乃至西方引發收視熱潮。日本觀眾為中國的壯麗山河所吸引,為中國百姓的熱情質樸所感動,也為對中國的誤解與現實的差異而驚訝。

  看中國,不用帶太多的“目的性”,但一定要看得全面、看得深入,甚至不妨看得輕鬆。一海之隔的鄰居尚且如此,遑論萬里之外?雖然網際網路資訊已經多到令人目不暇接,但地球村東頭和西頭之間,依然還有不少隔閡。同一個地方,你來不來,它都在那裏,可一旦親身體驗過之後,往往會有不一樣的目光。《中國新年》帶給世界的,不僅是一部“好看的”紀錄片,更是一面重新審視中國社會的鏡子。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