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別説看不懂 政府工作報告小詞典來啦!

2016年03月05日 15:40:47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報告原文:“面對“三期疊加”的局面,經濟工作遇到不少兩難甚至多難問題,需要遠近結合,趨利避害,有效應對。”

  名詞解釋:2014年2月習近平在《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關於經濟工作的重要要論述》中首次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作出判斷,認為中國經濟處於“三期疊加”時期: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所謂增長速度換擋期,就是我國經濟已處於從高速換擋到中高速的發展時期;所謂結構調整陣痛期,就是説結構調整刻不容緩,不調就不能實現進一步的發展;所謂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初期,我們實施了所有經濟刺激計劃,現在這些政策還處於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重要判斷,為制定正確的經濟政策提供了依據。

  2、 “相機調控”

  報告原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

  名詞解釋:“相機調控”是對“定向調控”實施中的一種平衡。“相機調控”的核心是“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從而實現“控風險”。相機調控的特點是靈活高效、果斷及時。相機調控可以不受任何固定程式或原則的約束,而是依據現實情況靈活取捨,最優地制定與經濟運作態勢相適應的調控政策與措施,並加以實施。

  李克強多次使用“相機調控”對宏觀調控提出要求。2015年7月9日李克強在部分省(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提出,要靈活施策,針對形勢變化精準發力,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相機實施預調微調,在改革創新中釋放新紅利。公開報道顯示,這是李克強首次使用“相機調控”一詞來明確對於宏觀調控的要求。

  3、 “雙隨機、一公開”

  報告原文:“創新事中事後監管方式,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及時公佈查處結果。”

  名詞解釋:2015年7月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創新事中事後監管,大力推廣隨機抽查機制,克服“任性”檢查,實行“陽光”、文明執法。李克強總理在闡釋建立“雙隨機”抽查機制的意義時指出,“建立隨機抽取被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的‘雙隨機’抽查機制,意味著每個市場主體的頭上都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企業必須增強守法自覺性;同時也意味著執法人員只能陽光行政,不能再‘看誰不順眼’就去檢查,即用制度限制監管部門的自由裁量權。”

  李克強指出,過去,我們在監管中確實有這樣的情況:有些地方管得很嚴,有些地方監管卻存在“盲區”。這就需要採取隨機抽取被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的“雙隨機”抽查監管方式。李克強説,“這對提高政府效率,減少尋租行為,營造公平市場環境,都十分有益。”    

  4、 “黨政同責 一崗雙責 失職追責”

  報告原文:“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嚴格監管執法,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

  名詞解釋:2013年7月18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常委會上強調説:“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要落實行業主管部門直接監管、安全監管部門綜合監管、地方政府屬地監管,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産必須管安全,而且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 2015年,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習近平對切實做好安全生産工作高度重視,3天內兩次作出重要指示,並強調“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原則。

  安全責任黨政同責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新要求、新標準。特別在安全問題上,有時責任主要由相應的行政幹部承擔,而相應的黨務幹部責任則相對較輕。十八大以後,實行黨政同管、同抓、同責,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別是在安全生産方面,安全率明顯提高、事故率逐步下降。

  5、 “容錯機制”

  報告原文:“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讓廣大幹部願幹事、敢幹事、能幹成事。”

  名詞解釋:“容錯機制”就字面理解,即由某種系統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的一種允許或包容犯錯情況的發生。主要用於工程設計中。舉個簡單例子,我們在使用電腦的某個程式時,常常會遇到“程式無反應”或“程式未響應”的情況發生,此時這個程式便不能再進行下去,但經常會在過了幾秒鐘後恢復到正常使用的狀態。這種“無反應”或“未響應”幾秒鐘的錯誤狀態,我們便稱之為“容錯”。

  2016年2月23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一次會議。會議指出,各級黨委要著力提高領導幹部謀劃、推動、落實改革的能力,引導幹部樹立與全面深化改革相適應的思想作風和擔當精神,既鼓勵創新、表揚先進,也允許試錯、寬容失敗,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全社會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風尚。專家認為,在“為官不為”廣受詬病的當下,中央的“容錯機制”可謂直指病灶,為激發幹部想事、謀事、幹事開闢了新路徑。此機制的建立和實行,勢必能調動廣大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6、 巨災保險制度

  報告原文:“建立巨災保險制度。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

  名詞解釋:巨災保險制度,是指對由於突發性的、無法預料、無法避免且危害特別嚴重的如地震、颶風、海嘯、洪水、冰雪等所引發的大面積災難性事故造成的財産損失和人身傷亡,給予切實保障的風險分散制度。2014年10月14日,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透露了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的“路線圖”,主要分三個步驟:

  第一步,2014年前完成巨災保險的專題研究,明確制度框架;

  第二步,2017年年底前,完成相關部署工作,推動出臺地震、巨災保險條例,建立巨災保險基金;

  第三步在2017至2020年,全面實施巨災保險制度,並將其納入國家防災減災體系當中。

  7、 “人地錢”掛鉤改革

  報告原文:“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建立健全‘人地錢’掛鉤政策。”

  名詞解釋:簡單來説,“人地掛鉤”就是“人往城轉、地隨人走、錢從地出”,人口轉移——土地置換——資金産出,可謂一環緊扣一環,被人稱為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升級版”,還被人視為能夠解決“人難進城”、“地難流轉”、“錢難籌措”等現實難題的一把“金鑰匙”。專家認為,探索“人地掛鉤”,需要置身於更大的宏觀背景中來統籌考慮,還需要推動戶籍、社保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用多重政策的合力消除各種藩籬,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創造條件,其最終落腳點還應是推動新型城鎮化。

  2016年1月7日,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對房地産去庫存和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進行説明,表示農民工市民化進程較快、房地産去庫存成效突出的城鎮,要落實“人地掛鉤”政策,相應增加住房用地指標。

  8、 應用型高校

  報告原文:“提升高校教學水準和創新能力,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名詞解釋:應用型高校是指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而不是以科研為辦學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應用型本科教育對於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初期,需要有良好的政策和外部環境支援,需要建立理論層面的支撐體系。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提高高校教學水準和創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學科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準。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優化學科專業佈局和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責任編輯:張玲]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