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援資料圖
統一,是絕不動搖的鋼鐵意志
羅援
臺灣問題不管如何風雲變幻,潮起潮落,一條鐵律不可違逆,就是必須順應歷史的潮流。什麼是歷史的潮流?孫中山認為,“中國眼前一時不能統一,是暫時的亂象”,但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正如“長江、黃河的流水一樣,流到最後一定是向東的,無論是怎麼樣都阻止不住的”。臺灣問題亦如此。不管出現什麼樣的曲折,與祖國統一是任何人和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擋的歷史潮流。
我們會尊重民意,但民意有大民意和小民意之分。在國家統一的問題上,只能聽從全體國民的大民意,而不能聽任一個地區民眾的小民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臺灣的統獨選項只能由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13億中國人民來共同決定。
我們會權衡利弊,但利弊有大利弊與小利弊之分。國家統一,茲事體大。再大的成本代價,也大不過統一的價值。根據臺灣方面的統計,2015年1-10月,兩岸(含大陸地區和香港地區,)貿易總額為1296.4億美元,其中,臺灣自大陸入超(出口超過進口)542.2億美元。2014年兩岸人員往來總量941.1萬人次,同比增加16.52%,再創歷史新高。其中,臺灣居民來大陸536.6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404.6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達到322萬人次,同比增加47%。如果臺灣走向獨立,兩岸的這些和平紅利將化為泡影。孰輕孰重,明眼人一目了然。
我們會計算勝算,但勝算有大勝算與小勝算之分。臺灣是選舉政治,政黨輪替已經常態化,但不管誰執政都改變不了兩岸關係大盤。大陸2015年GDP為67.67萬億人民幣(約10.28萬億美元),臺灣地區預計約為5500億美元。兩岸目前都在同步裁減軍隊員額。解放軍總人數即將裁減到200萬;臺軍總人數即將裁減到17萬-19萬。大陸方面的武器裝備已經提升到五代為牽引,四代為骨幹,三代為主體的結構;而臺灣的裝備體系仍然停留為“三代機二代艦”的狀況。特別是從大陸最近舉行的幾次大閱兵和大演習已經可以看出,“臺獨”真的沒戲了。
我們會依法行事,但法有大法與小法之分。在事關國家統一的問題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反分裂國家法》就是大法鐵律,任何人都不能踩這個底線,任何地方法都不能突破這個法律框架,必須維護法律的尊嚴。
我們長期提倡兩岸和平發展,但並不等於我們已經淡化了“統一”的意志。和平發展是善意的釋放,是顧及兩岸人民福祉民生的戰略舉措,但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走向統一,而不是走向“和平分裂”。
統一有“和統”與“武統”之分,我們將竭盡全力爭取“和統”,只要“和平”尚未死亡,我們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我們將以兩岸人民最小的代價換取國家統一的最大利益。我們曾經承諾“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如果“臺獨”分子把我們逼入墻角,我們別無選擇,只有“武統”。“統則和,獨則戰”,獨立與和平之間不能畫等號。
鄧小平在接見外賓時曾經多次指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承擔這麼一個義務:除了和平方式以外不能用其他方式來實現統一祖國的願望。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手捆起來。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手捆起來,反而會妨礙和平解決臺灣問題這個良好願望的實現。”他説,“這是一種戰略上的考慮”。我們會銘記這一戰略考慮。▲(作者是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