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專家分析造謠傳謠警惕“說得跟真的似的”謠言

2013年08月22日 06:43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秦火火式”謠言往往點出具體機構名稱和時間,有時還倣照新聞導語的寫法,讓人誤以為真。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教授陳力丹說,這種“說得跟真的似的”謠言,迎合了公眾對事實的好奇心。一般人認為謠言是不精確的、模糊的,確定性的信息更容易獲得信任,而“秦火火”編造的謠言,聽起來跟新聞事實很相似,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細節信息很多,會提升謠言傳播效果。

    不少網友發現,最先散播的虛假信息印象深刻,後來出現的辟謠帖和真相反倒被淹沒。對此,陳力丹認為,信息時代,“先聲奪人”的效果很明顯,不論是謠言還是真相,第一輪公布的信息相比較而言,更易獲得信任。他建議政府部門或辟謠者要認識這一傳播規律,在公布真相時,一定要把握時機,盡早公布,而且,不能簡單粗暴地辟謠,發布的信息要比謠言更加精確、更加具體,才更容易獲得信任。

    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和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曉說,應當加強網絡中個人信用體係的建設,對不加甄別就傳播虛假信息欺騙公眾的人應給與相應的信用處罰,同時加大立法對造謠者的打擊力度,讓網絡回歸到自由發言並且可信的環境。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龍鳳釗認為,治理網絡謠言一方面要強調法律,另一方面也要網民言行自律,提高網民和網絡運營者的法律意識和文明素質。

    (綜合新華社和北京日報報道)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泰石正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泰石正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