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李克強在德國勃蘭登堡州參觀波茨坦會議舊址,並在參觀後發表講話。新華社發
原標題:李克強:不許破壞二戰勝利果實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參觀了位於德國勃蘭登堡州的波茨坦會議舊址,並冒著小雨發表講話。他指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確定的原則,即日本必須歸還竊取的中國東北、臺灣等島嶼。
日本必須歸還竊取中國領土
李克強抵達時,受到勃蘭登堡州州長普拉策克的熱烈歡迎。波茨坦會議廳陳列著相關實物和照片。李克強詳細聽取了波茨坦會議有關情況的介紹,並觀看了《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珍版複印件。
參觀結束後,李克強冒著小雨向在場記者發表講話。李克強説,波茨坦會議舊址對世界和中國都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在這裡發表的《波茨坦公告》向法西斯勢力升起正義的旗幟。更重要的是向世界法西斯勢力發出了最後通牒。人們不會忘記,正是在向日本法西斯發出最後通牒20天后,日本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並無條件投降,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的勝利。
李克強説,作為一個中國人,也作為中國人民的代表,我要特別強調,《波茨坦公告》第八條明確指出:《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的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臺灣等島嶼歸還中國。這是用幾千萬生命換來的勝利果實,也是二戰後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證。所有熱愛和平的人,都應該維護戰後和平秩序,不允許破壞、否認這一戰後的勝利果實。
決不答應否認侵略歷史言行
李克強指出,歷史是客觀存在,也是一面鏡子,中國古語説,“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只有正視歷史,才能開創未來。任何否認或企圖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歷史的言行,不僅中國人民不能答應,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正義力量都不能接受。中國願同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人們攜手,維護二戰後確立的和平秩序,維護世界和平與繁榮。
李克強最後表示,正是因為有了和平的國際環境,各國人民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中德兩國人民都熱愛和平,支援中德友好、中歐友好。我們願與德方、歐方一道,繼續共同努力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參觀結束後,李克強會見了勃蘭登堡州州長普拉策克。普拉策克州長熱烈歡迎李克強到訪,表示《波茨坦公告》塑造了戰後幾十年的世界秩序,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至今仍發揮著重要影響和作用。當前勃州正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期待同中國加強可再生能源、下一代網際網路、文化等領域務實合作。李克強對此表示讚許。
□分析
日一再否定戰後秩序總理此訪有政治含義
中國人民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孟虹介紹,1945年波茨坦會議召開時,二戰還沒結束,德國方面已無條件投降,中日戰爭、日本和美國的戰爭還在蔓延,《波茨坦公告》對促進二戰結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希望去看看波茨坦會議舊址”,中國外交史研究專家章百家介紹,波茨坦會議舊址是二戰重要的歷史地點,是向日本法西斯發出最後通牒之地。總理此次參觀和講話也表明,歷史需要正視,二戰勝利成果必須維護。
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指出,《波茨坦公告》繼承了《開羅宣言》關於戰後秩序安排的規定,明確規定日本領土範圍及應該歸還中國之前被竊取的領土,這就包括臺灣及釣魚島。
梅兆榮認為,參觀波茨坦會議舊址本身是一個文化性活動,但在當今形勢下,特別是日本否定戰後國際秩序、否認二次大戰勝利成果的背景下,總理此次參觀並講話有一定的政治含義,也有警醒的作用。
孟虹分析説,波茨坦會議之於二戰非常重要,李克強總理在德國的第一場正式活動就是參觀波茨坦會議舊址,這一日程安排充分顯示對歷史遺留問題的重視,對臺灣問題、中日爭議,特別是對二戰的問題,都有一定寓意。
□新聞背景
波茨坦公告定日本領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史達林、杜魯門和丘吉爾舉行波茨坦會議。會議期間,發佈了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簽訂了有關處理戰後德國原則的《波茨坦協定》。這是確定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文件。
此前的1943年,中美英三國首腦在開羅發表宣言,明確“剝奪日本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太平洋上奪得或佔領的一切島嶼”,日本強佔的中國領土如東北地區、臺灣和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
《波茨坦公告》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第六條規定:“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
□新聞連結
中國領導人多次參觀會議舊址
西席林霍夫宮坐落在柏林西南哈韋爾河畔的波茨坦市,始建於1912年,1917年竣工。它是一座赭墻紅瓦的建築,共有5個內院,175間房子,由威廉二世所建,後被一富商購得改為別墅,因《波茨坦協定》在此簽署而聞名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