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探秘我國唯一核武器生産單位:把科學家想法變成現實

2013年05月20日 08:0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我國唯一的核武器研製生産單位,7300余名技能人員就像科研人員的左膀右臂——

  他們把科學家的想法變成現實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是我國唯一的核武器研製生産單位,是以發展國防尖端科學技術為主的集理論、實驗、設計、生産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院。在大多數人印象中,這裡雲集了一大批包括兩院院士在內的高端科研人才。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這些科學家的身邊,還有一群技能人才,他們在我國核武器的研製生産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科研人員和技能人員一起工作的場景隨處可見

  特製的刀片在設備上飛速地旋轉,發出刺耳的聲音,音量不大,卻給旁人耳鳴般的不適感。

  位於四川省綿陽市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物院”)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的一間實驗室裏,兩名實驗人員正專心調試一台名為“單點金剛石飛切”的工程樣機。

  外行人看不出來,這臺看上去極其普通的機器,其實是中物院自主研發的高精尖設備,它將應用於國家重點科研工程建設項目,能將粗糙的材料表面加工為表面粗糙度達奈米級的鏡面。

  因為這臺設備特殊的用途,作為我國唯一的核武器研製生産單位,中物院完全依靠自己的實力,自主研發。

  夏歡就是團隊中的一名科研人員。彼時和他站在一起工作的,還有一名技能人員——高級技師韓長慶。

  “為了達到更高的精度,做什麼實驗、調整什麼參數都得向韓師傅請教。”夏歡説。

  這位本科就讀于吉林大學,後在中物院取得研究生學歷的科研人員坦言,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他總會向職業學校畢業的韓師傅尋求答案。夏歡的很多設想,要通過韓長慶的操作才能變為現實。

  而在隔壁實驗室的一台磁流變拋光機床前,科研人員説,研製這臺設備耗時10年,項目組有10多人,包括博士、碩士,還有3名技能人員。

  “科研人員和技能人員一起工作的場景隨處可見。”中物院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所長助理徐彥霖説,這是因為中物院的科研工作要求有很強的工程實現能力。

  所謂工程實現能力,就是要把設想和圖紙變成實際的産品。中物院承擔了我國核武器研究、設計、製造、交付部隊,到退役後無害化處理的全過程任務,這就要求把研究成果變成産品。如果産品製造不出來,所有的設想都是紙上談兵。

  但在尖端的研究項目中,工程實現的環節異常專業,不是搞研究的碩士、博士做得出來的。

  在中物院流體物理研究所,為了保證一台價值7億元的加速器的順利運作,50多名科研人員和大約15名技能人員一道,共同完成各項科研任務和設備的運作維護。

  技師王利鳴就是其中一位。在這個高級知識分子扎堆兒的研究室裏,他的地位無可替代。

  “一個物理思想如何實現?需要相應的裝置和平臺不斷地實驗驗證,而設計、安裝和調試這些裝置與平臺,需要科研人員與技能人員的不斷磨合,需要技能人員專業的操作。”王利鳴所在研究室主任石金水説。

  作為中物院人才隊伍管理中樞——人事教育部歷來都重視管理、科研、技能3支隊伍的統籌均衡發展。部長劉瑞根説,由於核武器特殊的技術要求,對一切工藝都是“極限狀態”的要求,馬虎不得,所以要有一支強大的技能人才隊伍來支撐加工製造環節。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