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家減災委辦公室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7日晚上8點,近期肆虐南方安徽、福建、廣東、湖南諸省的暴雨洪澇風雹災害已奪走55條鮮活的生命,還有14人生死未卜。而在重災區廣東,高達近百萬人受災,31人死亡,11人失蹤,佔此次暴雨洪澇災害人員傷亡的絕大部分。
記者在廣東調查發現,獨居在家的老人以及其他省份到廣東從事採礦、伐木等工作的農民工這兩個群體佔據了死亡失蹤人員中的最主要部分。
據廣東省防總統計,在廣東省此次因災死亡的人員中,60歲以上老人有11人,佔本地居民死亡人數的57%,尤其是清遠市佛岡縣因洪水溺亡的5人都是老人,年齡在77歲至93歲之間。
除了本地老人,外來農民工是另一個災害重點受害群體。據廣東省防總統計,本次洪災中廣東因災死亡(失蹤)人員中,林場、礦場、養殖場等私營業主雇傭的臨時外來工多達23人,超過死亡(失蹤)總人數的一半。在韶關市武江區,9名伐木工人被洪水沖走;在清遠市連山縣大龍山礦業礦區,4名工人因工棚被山洪衝垮而死亡(失蹤);在佛岡縣石角鎮山田水庫羊場,2名工人因暴雨致工棚倒塌失蹤……
“外省農民工和在家獨居的老人因防災存在薄弱環節而成為重災群體的情況,這兩年已比較明顯。”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賀國慶説。
而記者也在調查中發現,今年3月東莞發生突發冰雹災害遇難的9人也基本是外來務工人員。
那麼,為何在極端性天氣災害中,老人和農民工總是死傷較多呢?
賀國慶説,目前,廣東省除珠三角以外的欠發達地區,農村青壯年勞力大量外出打工,很多老人獨自留守在家,而當發生山洪、泥石流等突發性強的災害時,很容易出現危險,“洪水來勢猛、漲落快,很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邊,臨災時得不到及時救援。”
廣東省防總有關負責人説,部分村鎮對私營業主雇傭的外來工尤其是在山間、礦區等山洪危險區工作的農民工缺乏安全監管,“老闆不報,政府不管。”同時,農民工對周邊情況不熟悉,居住區域危險且臨時工棚結構簡易,災害來臨時危險隱患更大。
賀國慶分析認為,此次災害中人員傷亡慘重的原因還與暴雨區是防災減災基礎薄弱的山區有關。據廣東省防總統計,廣東的傷亡人員主要集中在韶關、清遠、河源市等市的部分縣(區、市),上述地區在15日至16日均出現了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降水過程。同時,這些地區防災基礎較為薄弱,而且降雨集中發生在夜間,人員轉移難度大。
但是,除了這些客觀原因,一些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這些人員的傷亡還與相關部門是否真正做好了災害預警工作,是否將防災避災教育貫徹到了平時,預警資訊傳播是否到位等直接相關。
賀國慶説,目前在暴雨來臨前,廣東省防總雖然會要求地方做好危險地區人員轉移工作,但沒有做到像防禦颱風那樣的“四個百分百”(即漁船100%回港、漁排人員100%上岸、危房五保戶人員100%轉移、危險區域人員100%轉移到安全地帶)。因此,下一步應該參照防颱風的標準進一步完善強降雨的防災減災工作,避免重大人員傷亡。
“農民工出來打工,當災害發生,最危險的是他們,子女務工留守在家的老人,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幫助。這個悲劇既是社會性的,需要民眾自我提高防災意識,並妥善安排留守老人,更需要政府對防災體系建設和漏洞進行反思和反省。”有關專家説。(記者吳濤 烏夢達)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