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需要大智慧、大氣魄、大胸懷、大慈悲”,胡耀邦的三子胡德華日前在江西井岡山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不能躺在30年前的改革成果上睡大覺,而是要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開拓思路。”
“父親14歲參加革命,18歲加入中國共産黨,後又參加長征、抗日,一生經歷很多磨難。”由於自小和胡耀邦生活在一起,胡德華對父親參加革命的故事如數家珍。“他的人生就像新中國一樣,充滿曲折,但始終在改革、在求真。”
為了紀念父親,胡德華此前收集溫家寶、曾慶紅、胡啟立、費孝通等20多位作者追憶胡耀邦的文章,編寫《我心中的耀邦》一書,這些作者或曾是胡耀邦的同事,或與胡耀邦結下多年戰友情誼。
採訪中,關於父親胡耀邦,胡德華説得最多的就是改革和求真。
1978年12月,胡耀邦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書記,並任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委員會秘書長等職,曾先後組織領導平反冤假錯案等工作。胡德華説,“我父親這是用自己的生命換取真理。”
胡德華認為,“這本書真實地記錄平反冤假錯案、改革開放等重大歷史事件的一些細節,同時也記錄了改革者先進思想和精神。”
“作為新中國的過來人,父親經歷過很多痛苦,在他的觀念裏,先輩犧牲是為後輩生活得更好。”胡德華沉思片刻道,“那時候,他是抱著‘我不下油鍋,誰下油鍋的’心態來糾正那段歷史。”
在胡德華看來,其父胡耀邦心胸寬廣、好閱讀、愛學習。“家裏堆滿了中外古今名著,廣泛吸取全世界的思想,他就這麼一直在學習,很勤奮”。
“父親很少在我面前提改革、提政治。”但胡德華認為,“和30年前相比,當下中國改革迎來關鍵節點,面臨更多錯綜複雜的關係。借鑒歷史的基礎,改革需不斷創新、開拓思路。現階段的改革創新需要大智慧、大氣魄、大胸懷、大慈悲。指導改革在理論上應該大無畏,思路上要更加開闊。”
在井岡山出席“紀念朱毛會師85週年”活動的胡德華還表示,井岡山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的奮鬥精神不僅存在過去,在今天仍然需要,“艱苦奮鬥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撐中華民族繼續向前發展”。(劉佔昆 蘇路程 王姣)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