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市長黃奇帆25日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時表示,提升城市化品質,首先要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品質,否則,新型城鎮化無從談起。
他表示,曾經的“霧都重慶”,如今到2012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已達到340天,比十年前增加了一倍多,受霧霾天氣影響也很輕,沒有被列入國家環保部的重點監控範圍。
黃奇帆説,當前環境惡化、資源緊缺等問題日益嚴重,而且城市越大問題越突出,有些已瀕臨承載極限。提升城市化品質,首先要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品質,否則,新型城鎮化無從談起。
作為中西部的國家中心城市,近十年來,重慶狠抓生態環境整治,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黃奇帆坦言,十多年前,重慶環境品質的確糟糕。一是空氣品質差。粉塵污染嚴重,成天灰濛濛的,行道樹的樹葉都粘滿厚厚的灰塵。空氣優良天數只有160多天,是有名的“霧都重慶”。二是污水處理率很低。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的工業污水、生活污水不到20%,其餘的80%基本是直排長江。三是垃圾處理率也不高。無害化處理率只有10%。四是自來水水質極低。1993—2004年,自來水水質連續12年排在全國43個重點監測城市的倒數幾位。這樣的環境狀況,嚴重阻礙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家對此意見都很大。
近十年來,儘管財力有限,重慶市委、市政府逐年加大財政投入,加上企業資金,十年累計投入已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大體上500多億元用於企業環保搬遷,500億元用於垃圾、污水處理和水環境治理,約500億元用於包括空氣治理、小流域治理在內的城市環境綜合治理。主要採取了五項措施:
第一,推進企業環保搬遷。重慶主城的環境污染,絕大多數來自於工業,主要集中在200多家企業,包括各種鋼鐵廠、電廠、化工廠。為此,我們籌資500多億,通過渝富公司這個平臺,推動了這200多家企業的環保搬遷。這不但使重慶主城的工業污染減少了80%以上,還為城鎮化發展騰出了大量土地資源和環境容量。
第二,關閉二環內所有採石場。當時重慶主城二環以內有3000多個採石場,既破壞生態,也産生粉塵污染。我們拿出幾十億元,專項用於採石場關閉。被關閉企業得到了合理補償,這項工作開展得很順利和徹底,沒有出現反彈。
第三,實施清潔能源改造。將城市主城區內所有燃煤鍋爐、數百家餐飲企業的燃煤灶全部改用天然氣,城市居民也全部使用清潔的天然氣能源。重慶主城一千平方公里區域,現在已經是“無煤區”。完成了所有公交車、計程車的CNG改造,淘汰柴油中巴車,汽車的尾氣污染大大減少。同時,狠抓電廠技改,完成2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脫硫設施改造,二氧化硫減排成效明顯。
第四,加強垃圾和污水設施的建設和營運。新建了17個城市污水處理廠、110座污水處理站、2500多公里污水管網,建成50多座現代化垃圾處理設施、300多個垃圾轉机站。目前主城污水處理設施已實現建制鎮以上全覆蓋,城市污水處理率由以前的不到20%提高到了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10%左右提高到了88%。為了保證污水處理廠平穩運作,我們還進行了財政貼補。經過幾次調整,重慶的污水費已經從七年前的每噸0.4元提高到每噸1.1元,是中西部最高的污水費價格,“已經比較高,不能再調了”。但目前污水的實際處理成本每噸1.3元左右,有兩毛的缺口。處理得越多,企業虧得越多。財政每年拿出兩三億,把這個缺口補上了。
第五,加強水環境整治。累計投入65億元,對主城周圍的14條次級河流進行“一河一策”治理,目前已全面達標。新建了5座大型水廠,關閉了21座由企業建設的自備小水廠,自來水水質合格率已由十年前的30%多提高到了100%,連續五年自來水水質位居全國主要城市的前三位。三峽庫區幹流水質長期保持在Ⅱ類,在全國七大水系中處於最好水準。
目前,重慶已成功通過了創模專家組驗收,成為首個省級單位的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市民對城市環境的滿意率超過了95%,環保投訴處置滿意率達到96%。由於汽車尾氣、燃煤污染、工業污染都得到較好控制,重慶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去年達到340天,比十年前增加了一倍多,受霧霾天氣影響也很輕,沒有被列入國家環保部的重點監控範圍。
黃奇帆表示,生態環境品質的改善,促進了重慶經濟的蓬勃發展。近五年,GDP年均增長15%左右,進出口總額從五年前的70多億美元增加到530多億美元,增長了7.2倍,實際利用外資從五年前的10億美元增加到106億美元,增長了近10倍,世界500強企業競相落戶重慶。環境改善和經濟發展已形成了一種良性互動。黃奇帆表示,將努力讓綠色、低碳、環保成為重慶城市化發展最鮮明的特徵。(記者 魏晞)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