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郭樹清任證監會主席500天:7天一個新舉措

2013年03月20日 13:23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郭樹清任證監會主席500天:7天一個新舉措

  郭樹清

  2013年3月17日之前,中國證券市場有“兩個”郭樹清。一個是部分股民眼中和媒體報道中的郭樹清,他厲行改革,新政不斷;另一個則見於其官方文稿以及公開演説中,那是自“整體改革理論”以來的郭樹清,全面推動改革,但又立足現實。

  前一個郭樹清在17個多月的改革中遭遇滬指下跌7.7%,他推行的措施和建議最終也在市場中褒貶不一;另一個郭樹清曾謙稱不懂證券市場,不少力推市場化改革學者專家也指責其改革仍未觸及核心,但即使是曾批評過他的人也認為,他的措施將影響深遠。

  中國證券市場自上世紀90年代勃發以來,歷股權分置改革喜悅之後,中小投資者亟盼一場暴風驟雨式的變革,郭樹清恰好出現在適當的時間和位置上。但讀懂後一個郭樹清,或許才能讀懂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真實的行進路線。

  郭氏“新政”每週一規則

  尚福林主政證監會時,任職兩年未發一言,郭樹清任職500多天,發佈通知、規則70條。

  2013年3月14日到16日,其中一天是週末休息日,證監會連發十文件,鬆綁基金、券商。這一節奏被一些市場人士笑稱為郭樹清的“告別禮”。

  快節奏、全方位地推動市場改革,使得郭樹清與前任主事者形成了鮮明的風格區分。尚福林主政證監會時,任職兩年未發一言,謀定後力推“開弓沒有回頭箭”的股改;而郭樹清在上任之初雖謙稱不了解資本市場,但一月過後措施不斷。

  有投資者細數了郭樹清任職500多天中證監會發佈的各種通知、文件、規則,一共有70條之多,相當於每週都有一個規則出臺。

  這些措施中,包括強化上市公司分紅制度、推出改進後的退市制度、推出中小企業私募債、增加IPO審核透明度、降低市場交易費用、引入QFII、RQFII等長期資金等。此外,他還在上任之初放言對內幕交易零容忍,打擊證券違法。

  在他任期內,轉融通、新三板等也相繼面世。在促進分紅、打擊證券違法違規行為上,這一時期的證監會成效顯著。比如證監會2012年全年共受理證券期貨違法違規線索380件,比2011年增長31%;2012年,境內上市公司實際現金分紅4772億元,同比增長22%。

  市場驚嘆于各種新規、新政的快速和全方位,稱之為“郭氏新政”。

  推行改革的節奏超過歷任

  雖然郭樹清不承認有“新政”,但他推行改革的節奏和效率,超過了以往任何一位證監會主席。

  郭樹清本人並不認同“新政”這一説法,他至少兩次以上公開説,證監會推出的政策是既有安排。

  證監會其他渠道也傳遞出類似的聲音。一位負責人稱,很多政策實施前期已經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有了充分的調研、輿論準備。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今年回應説,改革力度確實比較大,但都是既定工作計劃,也是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文件,特別是“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規定的內容。

  此前一項政策出臺前,其表述是長達數年的“醞釀”、“研究”、“起草”、“試點”等過程,而在郭樹清時期,這一節奏大為加快。比如,創業板的退市安排從2009年開板之日起就開始醞釀,2011年底才公佈意見,但隨後半年內創業板和主機板、中小板退市安排全部出臺。

  此外,在一些涉及跨部門的政策安排方面,證監會在這一時期也親力親為,而非坐等。比如加快引入QFII、引入RQFII資金等。

  在推進改革這一問題上,郭樹清絕非外界最早認為的激進“理想主義者”。今年1月的證券監管工作會議上,郭樹清又提出監管工作“既不超越階段,也不裹足不前”。

  上週末快速推出的10個文件中,多數是徵求意見稿,確切的實施過程將留待肖鋼主持證監會的時代。

  攪動行業格局的“鲇魚”

  郭樹清任內,證監會成為最透明的部委之一,有媒體稱,從新聞通氣會的數量看,證監會僅次於外交部。

  郭樹清在上任後兩個月的一次演講中曾毫不客氣地評論説,中國券商融資渠道窄,業務單一,創新能力不足、激勵機制不足、全行業同質化低水準競爭突出,創新能力不足;研究水準低,難以形成對價值投資的引導等。

  證監會在2012年中召開了券商創新大會,隨後各類放開券商業務限制的規則不斷,其內容包括證券公司股權激勵、從事託管、資産證券化和通道業務的放開、放鬆營業部開設的管制、允許非現場開戶等。

  到了今年3月份,市場已經預期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膠囊”營業部、線上券商等新事物。

  生存環境的改變似乎超過了券商們的接受能力。同樣也是學者出身,亦曾任職證監會的申銀萬國董事長汪建熙在2013年初的一次論壇上説,證券公司都在急急忙忙適應監管機構不斷推出的新改革措施,“有一點惶惶然不知所措”。

  在對資産管理機構的放鬆中,同樣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行政審批的縮減、基金公司子公司、QDII等業務的全面放開以及由《基金法》修訂帶來的其他機構進入公募基金行業。

  易方達基金總經理劉曉艷在2012年底説,這導致了這個行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行業正從相對壟斷的行業向完全競爭的行業轉變,而基金公司也需要向完全競爭的方向轉變。

  管制的放鬆也能在一些具體的業務上得到體現,比如基金公司子公司和券商從事通道業務,一些基金公司還設計出了房地産信託類産品。部分産品和業務在銀監會管轄下是受到限制的,信託的通道價值降低。

  另一類管制放鬆後的産物是短期理財基金,在銀監會暫停1個月以下短期理財産品後,這類短期資金池産品以資産收益對應的基金形式,大量轉移到基金行業中。這使得短期理財基金在2012年下半年規模快速超過千億元,成為當年基金新寵。

  同樣被攪動的還有證券監管體系自身,包括證監會幹部輪崗、大幅削減行政審批、增加透明度等。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