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外交部回應中國公民非法向伊朗出口導彈零件報道

2013年01月01日 10:07 來源:外交部新聞網站 字號:       轉發 列印

外交部回應中國公民非法向伊朗出口導彈零件報道

2012年12月31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

  華春瑩首先發佈消息:

  國家主席胡錦濤特使、水利部部長陳雷將赴迦納首都阿克拉出席于2013年1月7日舉行的馬哈馬總統就職典禮。

  問:有一名中國公民從大連非法向伊朗出口導彈零部件,中方對此是否知情?採取了何種措施?

  答:我不了解你提到的具體情況。我想強調,中方在防擴散問題上的立場是堅定、明確的,一貫認真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有關防擴散問題決議和自身的出口管制法律法規,一旦發現中方個人或者公司存在違法活動,我們都會依法進行查處。

  問:據報道,敘利亞政府軍稱29日在霍姆斯打死數十名外籍武裝分子,而反政府武裝則指責敘政府軍在當地屠殺大量平民。中方對敘利亞當前局勢有何看法?對普拉希米聯合特別代表近日所稱政治解決敘危機日益艱難,但仍有可能有何評論?

  答:中方對敘利亞暴力衝突持續深感憂慮,敦促敘利亞有關各方以敘利亞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為重,立即停火止暴、保護平民,儘快開啟包容性政治對話和政治過渡,以儘早結束敘利亞危機。中方尊重敘利亞人民作出的選擇,對任何為敘有關各方普遍接受的解決方案均持積極和開放態度。

  問:據報道,中非反政府武裝聯盟塞雷卡正向首都班吉進逼,中方對當前中非局勢有何評論?另外,請介紹在中非中國公民和中資機構安全狀況及中方所做工作。

  答:中方對中非近期發生的武裝襲擊表示譴責,對由此導致的安全形勢持續惡化表示關切。中非曾經歷長期戰亂,和平穩定局面彌足珍貴。我們支援非盟、有關地區組織和國家為解決中非危機所做的積極努力,對中非各方同意近期舉行和平談判表示歡迎,希望有關方以國家和平發展大局為重,立即停止一切武力行動,通過政治對話和平解決危機。中方願與國際社會一道,為幫助中非恢復和平穩定作出努力。

  自中非局勢惡化以來,外交部高度重視在中非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指示有關駐外使領館啟動應急機制和撤離中方人員預案。中國駐中非使館立即啟動24小時應急值守,密切跟蹤形勢,本著自願原則,組織協調中方人員撤離。駐喀麥隆使館、駐杜阿拉領事館等協助聯繫包機,並做好入境人員接應等工作。

  自27日起,中國駐中非使館已組織中國在當地人員和機構搭乘商業航班和包機安全有序撤往喀麥隆、剛果(布)、蘇丹、安哥拉等周邊國家或返回國內。截至北京時間31日下午2時,中非303名中國公民(不含使館人員)中239名人員已撤離。

  外交部和駐中非使館及有關使領館將繼續密切跟蹤形勢發展,為在當地中國公民提供必要協助。

  問:據報道,日方30日抓扣了一艘載有9名船員的中國漁船,請證實並介紹有關情況。

  答:當地時間12月29日晚,中國漁船因涉嫌在日大隅諸島西南約50海裏處無許可作業被日本海上保安廳抓扣。船長及2名船員被帶往鹿兒島接受調查,其餘6名船員和漁船仍留在現場海域。

  中國駐福岡總領館已在第一時間派員趕赴鹿兒島探視,並要求日方善待中方船員,切實保障其安全和合法權益。外交部和中國駐福岡總領館將繼續關注有關進展,為當事中國漁民提供必要協助。

  問:2012年即將過去,你如何評價2012年的中國外交,對2013年的中國外交有何展望?

  答:近日,楊潔篪外長在《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文章,張志軍副外長在第八屆“藍廳論壇”發表了題為“堅持和平發展,推動合作共贏”的主旨演講,全面闡述了新形勢下的中國外交政策。2012年,中國外交攻堅克難,穩中有進。中國領導人出席重大外交活動亮點頻呈。我們全方位推進同大國、周邊及發展中國家關係,在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紮實推進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和“十二五”規劃全面實施營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2013年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將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引,認真做好中國領導人出席重大外交活動的各項工作,努力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係,大力深化同周邊國家政治互信和利益融合,加強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更多貢獻“中國倡議”與“中國方案”,進一步加強對人的工作特別是青年交流工作,夯實與各國關係發展的社會和民意基礎。面對前所未有的寶貴機遇以及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中國外交將一如既往地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妥善處理各種複雜敏感問題,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同時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