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英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胡星斗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鄭風田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胡錦濤
議題 戶籍制度改革
上學、高考、就業、醫保……一系列的公共福利附加,使得原本薄薄的一紙“戶籍”,成了農村與城市之間的一道鴻溝,也成了不同城市市民自由遷徙的障礙。近年來,由戶籍制度引發的矛盾與爭論越來越多,戶籍制度改革的呼聲,也愈發強烈。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戶籍制度改革,常常被專家稱為改革的堅冰區,改革難點在哪兒?有什麼思路或路徑可循?專家建議,戶籍制度改革應先淡化戶籍附帶的公共福利,並實行綜合配套改革,分步將農村人口城鎮化。今天的“改革議題”專版,我們關注戶籍制度改革。
現狀問題
全國2.71億人口人戶分離
今年1月,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稱,去年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為2.71億。人戶分離人口指的是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所在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在2.71億人戶分離人口中,流動人口為2.3億。流動人口指人戶分離人口中不包括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説,城鎮化本是發展趨勢,但人口進城的推進,卻被早已不合時宜的戶籍制度,以及與這個制度相伴隨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所阻礙。
黨國英稱,戶籍制度不改,我國農業轉移人口就沒有真正歸宿,轉移就不穩定,這將使我國農民不能分享城鎮化利益,使中國社會裂痕不斷擴大,最終將使中國發展陷於停滯。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胡星斗表示,戶籍制度對個體的影響表現在多個方面:父母和子女分離,産生大量留守兒童;如果子女隨遷,不僅上學多交錢,還要回原籍高考;醫療方面,農村是合作醫療,在城市看病不能報銷;低保、養老等社會保障,購房、購車等權利,都得不到保障。這一系列的不方便,將引發社會矛盾的加劇。
胡星斗稱,現有的戶籍制度與市場經濟、公民社會相矛盾,嚴重阻礙社會發展。他説,戶籍制度本質上是管控型社會的産物,把農民固定在土地上,把城市居民固定在各自的城市。但市場經濟卻要求人口流動,人力資源要通過市場來配置。而公民社會更要求人與人之間平等。要真正做到“市場配置資源”,實現各種資源要素的合理聚合與自由流動,戶籍改革勢在必行。
改革難點
地方不積極源自財政壓力
改革的呼聲已持續多年,為何一直推進緩慢?改革的巨大成本,以及既得利益的可能調整,讓地方政府回避改革。
胡星斗教授稱,國家城鎮化專題調研組在全國不同城市調研發現,戶籍制度改革遭遇不少地方官員的反對。從2001年國務院戶籍改革文件下發,到2011年國務院出臺《關於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都提出地級市以下市區全部放開戶籍制度,但是落實不好,原因就在於一些地方政府的反對。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稱,地方政府反對的原因,是戶籍制度改革將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如上海等大城市有超過千萬的流動人口,解決這些人的戶籍問題,當地政府需要多提供千萬人口的教育、就業等社會保障支出,資源明顯不夠。而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外來人口比本地人口還多,當地政府肯定反對戶籍制度改革。
中國社科院發佈的藍皮書指出,今後20年內,中國將有近5億農民需要實現市民化,每人平均市民化成本為10萬元,為此至少需要40萬億-50萬億元的成本。並且,這是不計入通脹、只計入城市福利的保守數字。
胡星斗表示,如果真要給農業轉移人口安置工作,解決低保、小孩上學、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問題,恐怕每人平均幾十萬元的成本都打不住。
“改革最核心的內容,其實不是制度設計的調整,而是利益的調整。改革越往後推越不利,風險也越大。”胡星斗稱,中央的改革決心很重要。
改革思路
逐步剝離戶籍附帶公共福利
鄭風田教授説,改革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一步到位取消戶籍制度不現實,那就逐漸淡化戶籍制度,先淡化與之配套的政策。比如在北京,辦理護照、簽證已經不用回原籍,可在居住地辦理。
目前改革戶籍制度最大的難點,是大城市存在高考紅利。鄭風田教授表示,高考與戶籍應慢慢脫鉤,比如以後孩子在大城市上學,只要你在這個城市工作一定年限,即可就近入學,如果從小在大城市上學,可在這裡參加高考等。
有調查顯示,目前與戶籍掛鉤的個人權利有20多項,涉及政治權利、就業權利、教育權利、社會保障、計劃生育等各個方面,其他還包括義務兵退役安置政策和標準、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等。
胡星斗教授主張建立國民資訊系統,代替戶籍制度管理人口,相當於建立一種人口登記制度,然後再分步走,分年限讓外來人口取得本市的各種待遇,比如3年、5年、10年分別是一種待遇,將這些待遇與戶籍剝離開來,而與勞動、就業等資訊聯繫起來。
胡星斗教授稱,很多人擔心,一旦將公共福利與戶籍剝離,大量外來人口會涌向大城市,“市場是一個調節的過程,如果人太多,工作不好找,房價太高,他們自然又會離開。”他説,福利待遇是分年限給的,並不是一步到位,戶籍制度改革不會引發遷徙潮。此外,中國已經實現了某種程度的自由遷徙,“想來的多數都已經來了,並不是你不給福利保障他們就不來。”
戶籍制度土地制度聯動改革
另一種改革思路支援徹底的綜合配套改革,分步將農村人口城鎮化。這是將戶籍制度改革與城鄉一體化聯動的改革措施。
胡星斗教授表示,中央應該對外來人口多的城市進行財政補貼或者財政轉移支付,使得這些城市有改革的積極性。
鄭風田教授稱,土地不能轉變為財富,是戶籍制度改革與城鄉一體化的阻礙之一。農民進城之後,實際上多數時候表現出“兩頭靠”的特性,他們既要在城市掙錢生活,同時又不敢放棄農村的土地,但土地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太多收益,所以出現大量“空心村”。
他認為,對於外來人口多的城市,可以給外來人口解決戶籍等相關福利,讓外來人口擁有住房,而他們在原籍的土地由國家有償收回。同時,中央根據收回土地的指標,給解決農民戶籍城市一定的建設用地指標。也就是説,將戶籍制度改革與土地制度改革也聯動起來。
黨國英研究員稱,要把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市社會保障系統,以攻克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的核心難題,一是要靠政府調整公共財政政策,把確立社會公平作為財政工作的首要目標;二是要通過勞資關係的調整,改善農業轉移人口的勞動條件,提高其收入水準;三是實施正確的人口佈局政策,給中小城市的産業發展開闢更大空間,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分散流動。
黨國英研究員表示,以上幾方面工作雖然有一定難度,但並非不可克服。從一些地方改革實踐看,只要改革決心大,目標明確,又有配套改革措施跟進,不僅經濟發達地區有條件做好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工作,欠發達地區也能實現這個目標。我國各地情況千差萬別,歷史包袱輕重也有所不同,克服這一改革難題在有的城市會慢一些,但全國大部分地區完全有可能在5年左右的時間裏基本完成這一改革任務。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