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武漢市60部門羞答曬“三公” 專家指底氣不足

2012年10月24日 09: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自本月12日以來,公開“三公”經費(指因公出國(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和公務經費)成為武漢市各界關注焦點。截至10月23日,共有60家市直部門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陸續在其官方網站上曬出“三公”帳單。

  中新社記者注意到,儘管比去年有所進步,但是簡單的數據和説明,難免讓期待已久的民眾有些失望。對此,有當地學者指出,武漢市各部門公佈“三公”的態度似乎有些“羞羞答答”、底氣不足,“三公”經費,更不能僅僅一曬了之。

  2011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地方政府比照中央財政做法,公開“三公經費”,但2011年只有北京、上海、陜西3個省(直轄市)政府,以及成都、廣州等少數城市公開了“三公經費”。武漢市公開“三公”經費總額也始於當年。

  據了解,今年9月25日,武漢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武漢市財政局《關於2011年市本級決算的報告》。根據相關規定,在該報告表決通過後20日內,財政部門需向各部門預算單位下達決算批復。等批復下達完畢後,各單位可在其官方網站上,自行將“三公”經費支出情況予以公佈。

  記者逐一瀏覽武漢市各部門官方網站發現,一些單位在公開“三公”經費時有些遮遮掩掩,公佈資訊並未放在網站顯眼位置,有的甚至“躲在”多項鍊接之後,如不仔細尋找,甚難發現;不少單位還選擇週五公佈,具體公佈時間為17點後;且僅有少數單位公佈了2012年預算控制數,不便於公眾對比。

  以武漢市公安局為例,儘管已有媒體披露該部門2011年“三公經費”為6505.74萬元人民幣。但10月23日,記者登陸其官方網站,在“公告通告”欄目裏,找不到關於“三公經費”的資訊,在站內搜索“三公”等關鍵字,也未能得出任何結果。

  同樣,在武漢市工商局網站中,記者費盡週折,依次點開“政務公開”、“通知公告”和“綜合公告”三個欄目後,才在頁面最下方,找到一條標題為《關於武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11年“三公”經費支出情況》的資訊。

  對此,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武漢市政府參事葉青認為,武漢公佈部門“三公”經費,是主動回應公眾需求的進步之舉,但僅公佈大量數字,解釋寥寥數語,不利於民眾深入了解。他建議明確規定“三公”公開的基本要求,如統一放在網頁的頭條,而且要持續一段時間,廣而告之,讓民眾能夠看到、能夠監督。

  此外,對於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普通百姓而言,基本數據和簡單名目組成的資訊,讓人不知從何看起。缺乏任何明細,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和運作費、因公出國(境)費等機關運作經費等三項支出,為什麼會花這麼多錢?多少人在花這些錢?全都不得而知。

  “三公”經費如何讓民眾看得懂,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秦前紅表示,對於武漢來説,公開“三公”經費是政府誠信、責任的體現。這些年,中國各地政府都提出要做到政務公開,而“三公經費”無疑是老百姓最想獲知的“政務”。老百姓需要通過了解“三公”支出,知道自己的錢去哪了,怎麼花的,花得是否合理。

  秦前紅認為,一些單位在公開“三公”經費時有些遮遮掩掩,擔心公開後引發的社會輿論壓力。對此,他認為,“三公”經費的公開,應該越來越精細,讓老百姓一看就懂,一覽無余。他希望武漢市出臺相應細則,加強“三公”經費公開的制度建設,對如何公開,公開的內容和範圍等做出明確規定。(記者 張芹)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