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十年創新 中國智慧

時間:2012-07-23 10:45  來源:人民日報

  凝聚著中國智慧的自主創新國家戰略,正激勵億萬人民釋放更加絢爛璀璨的中國智慧!

  人才為本,中國智慧凝聚中國力量

  人才強國戰略吸引八方人才,激發科技隊伍活力。本土人才茁壯成長、海外人才翩然歸來,各路人才盡顯神通

  創新是智慧的競技場。當今世界,正在進行著一場全球範圍內的人才競爭。世界範圍的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的競爭。誰能夠源源不斷地培養、吸引、凝聚創新型人才,誰就能夠掌握實現發展目標的第一資源;誰搶佔了人才培養、吸引和使用的制高點,誰就能贏得未來。

  10年來的“人才節點”,頻繁敲響人才強國的強勁鼓點——

  2002年,黨中央印發《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實施人才強國的重大戰略;

  2003年底,黨中央、國務院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全面部署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同年,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成立,協調整合各部門工作力量,研究解決人才工作重大問題;

  2006年,人才強國戰略作為專章,被列入“十一五”規劃綱要;

  2007年10月,在黨的十七大上,人才強國戰略被寫入大會報告、載入黨章,人才強國戰略在黨和國家戰略佈局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

  2008年底,正值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黨中央果斷啟動了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

  201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突出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

  2011年8月,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專項辦公室制定了《青年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細則》,大力引進青年優秀人才……

  如果説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種子”,那麼支援、激勵其成長成才、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就是肥沃的“土壤”。在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過程中,從中央到地方,從高校到院所,從城市到企業,圍繞人才的培養引進、創新創業,紛紛出臺了含金量頗高、操作性很強的政策措施,為他們提供了充裕的資金、優厚的待遇,搭建起大展宏圖的舞臺。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在新中國的發展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人才匯聚、專家雲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本土創新人才年齡日益優化、隊伍不斷壯大。老一輩科學家老當益壯、志在千里。袁隆平、孫家棟、王永志、王振義、吳孟超、李振聲、吳良鏞、屠呦呦……他們生命不息、攀登不止,依然在各自的領域默默耕耘。青年才俊不斷涌現,日益成為創新創業的主力軍。在中科院龐大的科技隊伍中,45歲以下的年輕人已佔60%;在“天河”超算創新團隊中,挑大梁的是30—45歲的年輕人;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不到30歲就已經在《自然》、《科學》發表論文的“毛頭小子”有好幾位;在載人航太科研隊伍中,骨幹人員的平均年齡只有40歲——美國為50歲左右,俄羅斯則高達60歲左右;在近些年評選出的兩院院士中,45歲以下的越來越多,不斷刷新著“新科院士”的年齡紀錄。

  海外高層次人才源源歸來,成為人才強國浪潮中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開全國海外人才引進先河的無錫市,自2006年實施“530計劃”以來,已吸引海外留學歸國人才超過7000人,目前正在雄心勃勃地打造“東方矽谷”。2007年,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施一公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全職回國,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在美國科學界引發轟動;在他的感召下,該院已從全球引進優秀青年科學家近百名……據不完全統計,“千人計劃”實施以來,已引進海外高層次領軍人才1600多名,青年人才數百名。

  “千人計劃”專家的回國,帶動了一大批海外優秀人才回流,大大充實了高校院所和地方、企業的創新隊伍,人才品質顯著提升。一大批以“千人計劃”專家為核心的高水準創新團隊正迅速崛起,成為世界上知名專家集聚、優秀成果頻出的重陣。

  在“千人計劃”的帶動下,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迅速發展壯大,成為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要生力軍。

  “回顧回國工作以來的歷程,我不由感嘆:我們正處在一個不斷實現和超越夢想的光榮時代。”正如“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潘建偉所言,“‘千人計劃’使中國引進人才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以更寬的眼界、思路和胸襟,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投身到科學發展事業中來。”

  百川匯海,有容乃大;“土”、“洋”激蕩,風光無限。兩院院士、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超過4000萬人的我國科技人力資源,已躍居世界首位。其中,中青年科技人才已經成為我國目前科研隊伍的主體,45歲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員約佔研究隊伍總人數的約80%,科技隊伍人才“斷層”的現象基本消除。

  四海賢聚,八方來風。由各路人才組成的創新大軍浩浩蕩蕩,正為中國智慧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