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男孩”是否就要“委屈女孩”?
據悉,從2007年開始,國內普通高校招生中的女生數量就出現持續壓倒男生之勢。教育部發佈數據顯示,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數中,女生數量比男生超出約33萬。女生偏多就應當區分高考錄取分數線?部分專業招不到男生就應當讓女生來“買單”?不少網民對這種“邏輯”表示不滿。
大部分網民認為,保持男女生錄取比例平衡,不應以剝奪女性權利為代價。“拯救男孩”就要“委屈女孩”,顯然是不公平的。如網民“二爺也微博”説:“承認了男女不平等的現狀,就更應該推進整個社會的男女平權平等,而不是順著社會不公做出另一個不公的行為。”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高校從社會需求和自身實際出發,實行招生分數線“男女有別”無可厚非。如網民“熱帶季風z”説:“不是男女不平等,也不是女性不努力,是因為特定的職業專業發展環境對男性更適合。部分學校只是不希望培養更多出校門便失業的優秀人才。”
上外校方負責人向新華社記者坦言,按照2012年招生計劃,列入上外提前批次錄取的專業主要是俄語、阿拉伯語、朝鮮語、烏克蘭語等小語種。這些專業對應的行業目前的確對男性從業者有更迫切的需求。比如,阿拉伯語專業畢業生大多赴中東工作,女性極其不便;當地使領館、企業等用人單位也更偏向招收男生。
特殊專業招生是否只能在高考分數線上“做文章”?
記者發現,對於高考錄取分數線男女區別對待的爭議,很難分出勝負。因為立場不同、觀點不同。如網民“一見金童”所説:“對於家有男孩的,這是個好消息;對於家有女孩的,就是個壞消息。制定政策很難‘一碗水端平’!不過‘男性的崛起’依靠制度扶持肯定是不夠的,關鍵是內因起作用。”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人大、上外等院校在部分小語種專業提前批招生上區分男女劃分數線,是在招生計劃公佈時就決定的,不存在高考不公平或不公正;也是在學校實際情況、辦學定位、培養方向等參考基礎上作出的決定。
熊丙奇強調,在高考提前批次分男女劃分數線的情況其實早就存在,如一些軍事類、航海類院校只招男生或男生佔絕對多數,而護理、空乘專業則往往都以招收女生為主。近年來隨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像護理、幼教等行業對男性從業人員需求增加,因此相關專業制定招生計劃時也會確定男女生的人數和比例。
但網友進一步提出質疑,不同招生人數和不同分數線是兩回事。上外小語種專業與航空航太、護理空乘專業不可相提並論。更何況,目前就業市場原本就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
有網民建議,是否可以增加自主招生的專業數量和名額,選拔特殊小語種專業的需求人才,而不要擠佔高考的錄取名額。上外英語翻譯專業的曹斯楊説,應該增強學校的綜合實力,課程設置更加多元,從而培養出學生更強的綜合素質,拓寬就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