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海南赴南沙捕撈船隊的30艘漁船順利到達諸碧礁,即將展開捕撈作業。圖為赴南沙漁船抵達諸碧礁海域。渚碧礁是中國南沙群島中業群礁西南一暗礁,為一個不規則多角形環形礁石,僅在退潮時才全部露出水面。駱雲飛 攝
三亞海榆漁業專業合作社梁先生,每天都與海南赴南沙捕撈船隊的“船老大”們通電話,聊聊那裏的礁盤、洋流、風向、漁業資源等情況,“他們説南沙礁盤與中沙不太一樣。”
7月12日,三亞海榆漁業專業合作社、三亞榆豐漁業專業合作社,以及三亞福港水産公司的漁船組成捕撈船隊,由1艘3000噸的綜合補給船帶領29艘140噸以上漁船闖南沙。一星期以來,這成為了漁民聚居的三亞市南海社區的熱門話題。
“心裏癢!”30歲的漁民林光喜與記者交談時如是説,他因為家事沒隨一星期前從三亞出發的海南捕撈船隊赴南沙作業。“如果這次察看南沙有魚,我們以後再結隊去!”
59歲的三亞海榆漁業專業合作社成員洪陳友也滿懷遺憾,因腳部風濕病發作,他現在只能看新聞關注船隊資訊。“打漁一輩子,還沒有去過南沙,等腳好了再去!”
“近海漁業資源越來越少,漁民需要遠海作業。”洪陳友説,此次漁民抱團去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南沙,主要是察看漁場,獲得經驗,以便漁業合作社將來造大船闖深海。
洪陳友23歲的小兒子接了他的班,此次帶領15名漁民隨船隊赴南沙作業。“他打電話回來,説船隊開始從南沙往回走了。”記者19日下午到訪時,洪陳友與兒子剛通完電話。
“他已經‘做海’三年,有能力指揮一艘漁船作業。”洪陳友並不擔心兒子,“現在船上裝有‘北斗’系統,每天都能聯絡,而且漁船的位置等情況,漁政、漁業合作社、社區居委會都知道,有故障能及時得到排除。”
記者在三亞海榆漁業專業合作社電腦上的“漁船安全保障管理系統”看到,系統清晰地顯示了在南沙海域作業的30艘漁船每一艘船的具體位置。
洪陳友説,因為海上作業太辛苦、近海漁業資源日趨減少,以及缺乏足夠保障服務,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出海打漁,但如果有好的漁場和後勤保障,都會願意出海打漁。
洪陳友説,現在漁民赴中沙作業每月需往返三亞兩三次,僅油耗需十幾萬元人民幣,成本過高。“希望三沙市以後能建設具有避風、油料補給、冷凍服務、水産收購等多種服務功能的保障基地,漁民就可安心地長時間在海上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