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財政部:政府採購增長10倍與節約6600億不矛盾

時間:2012-07-09 09:14  來源:人民日報

  政府採購怎麼避免花“冤枉錢”

  財政部將完善採購品目的具體配置標準,杜絕“奢侈採購”等不規範行為

  很多人關心,與市場價格相比,政府採購的價格到底是高還是低?對於實際執行中出現“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現象,監管部門將採取哪些措施管住這些“亂花錢”行為?

  “一般來説,政府採購價格比市場價格要低,但也有比市場價格高的情況。”馬海濤指出,政府採購確實存在制度不完善和執行不規範等問題。比如,為了滿足各單位小額、零星採購需要,可以通過協議供貨方式進行採購,以保證採購的效率。但在實際操作中,招標與採購存在著時間差,可能會出現當時的採購價格並不高,但産品到手時市場價格下調的情況,特別是像電腦、列印機等電子産品更新換代快,市場價格波動大,給人的感受是政府採購價格高花了“冤枉錢”。而一些供應商,為協議供貨提供與市場銷售主流産品存在一定差異的“政府專供産品”,借此回避與市場價格的比較,使得部分品目協議價格高於市場價。還有,由於部分品目尚缺乏具體的限制性採購標準,一些採購人打著採購“辦公用品”的旗號,購買一些功能“奢侈”、價格昂貴的産品。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部分品目協議價格高於市場價的問題,財政部已經著手在制度層面上進行深化改革和調整。從去年8月開始,對電腦、列印機等,率先在中央單位進行批量集中採購改革試點。數據顯示,臺式電腦批量集中採購中標價格比協議供貨價低了10%—15%,比市場價低了10%,列印機批量集中採購中標價比協議供貨價低了7%—8%,比市場價低了10%。下一步,財政部將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擴大範圍,逐步向全國推廣。

  對於一些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産品,通過不斷完善協議供貨管理制度,採取增加採購次數、縮短週期的辦法,實行中標産品協議競價和價格監測,加強對中標供應商履約情況的監管,來應對價格的變動,力爭保持價格優勢,節約更多的財政資金。至於一些地方出現的“奢侈採購”等不規範行為,財政部將進一步完善有關採購品目的具體配置標準,嚴禁配備明顯超出機關辦公基本需求的高檔、高配置産品,拒絕所謂的“政府專供産品”,以遏制超標採購。同時,還將推進採購文件編制過程和採購結果的公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馬海濤指出,規範政府採購行為,管好採購預算是關鍵。預算這個基礎打牢了,就等於控制了財政支出的源頭。目前,一些採購單位預算編制計劃性不強,漏編、隱瞞政府採購項目的情況,往往容易帶來臨時性的、隨意性的採購。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