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國家防總:今年洪災可能重於去年 不排除發生流域性大洪水可能

時間:2012-06-03 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備汛不可掉以輕心

  防汛工程體系仍有不小差距,中小河流防洪標準低,成為明顯短板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建設力度,大江大河防洪體系逐步完善,但與面臨的形勢、要求和任務相比,防汛工程體系仍有不小差距。其中,中小河流防洪標準低,成為防洪體系中明顯的短板。

  記者在安徽採訪時了解到,其境內的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共有一級支流63條、二級支流143條,大部分支流尚未經過系統治理,整體防洪標準較低。絕大多數堤防堤身單薄,堤內側坑塘成片,堤基堤身滲漏嚴重;穿堤建築物老化嚴重,病險隱患較為突出。“這與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由於防洪標準低,一旦發生大水,可能會有險情發生,”淮河水利委員會防辦主任徐英三説。

  小型病險水庫安全度汛也讓人擔憂。目前仍有部分中小型水庫未完成除險加固,仍在帶病運作。尤其是一些影響交通幹線和城市安全的中小型病險水庫,一旦發生垮壩事故,將造成嚴重災難。“珠江已建的各類水庫大多建於20世紀50—60年代,工程品質較差,且經過幾十年的運作,工程老化,隱患多,特別是小型水庫安全狀況堪憂,”珠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趙曉琳憂心忡忡。

  同樣讓人放心不下的,是山洪地質災害。我國山丘面積大,且多為經濟不發達地區,群眾居住分散,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災害監測預警和災後救助能力薄弱,易遭山洪災害襲擊,每年因山洪災害死亡的人數在洪澇災害死亡總人數中均佔相當高的比例。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建設力度,大大減輕了人員傷亡。維安村位於廣東省懷集縣崗坪鎮西部。長期以來,山洪災害一直是困擾懷集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主要災害。針對山區基層防災能力薄弱的問題,懷集縣2011年啟動了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推出了“五個一”工程,即縣裏建設一個預警系統,每個鎮建設一套視頻會商系統,每個易災自然村配置一個銅鑼、制定一個操作預案,建立起了一個立體化的山洪防禦體系。“有了先進的防禦體系做支撐,山洪來時,我們就能及時預警,大大減輕老百姓的損失,”維安村防汛指揮所長莫真翁説。

  但是,眼下不是所有山洪災害多發區的老百姓,都能像懷集縣這般幸運。由於組織管理不到位,防治措施不夠有力,個別省份的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建設進度滯後,有的地方配套資金到位率很低,很多地方都未落實項目建成後的運作維護管理經費,山洪災害依然威脅著當地群眾的生命安全。

  此外,由於去年以來各流域省份都經過市縣鄉三級換屆,幹部變動相對較大,有些新任領導幹部還缺乏防汛實戰經驗,雖然各地都進行了相關的汛前培訓,但是能否真正進入角色,熟悉基本情況,做到科學決策,有效應對,將是影響防汛效果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很多流域由於長時間沒有發生全流域大洪水,一些幹部群眾思想出現不同程度的鬆懈,一旦發生大洪水,也是極大考驗。陳仁澤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王新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