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官場頻現累積式腐敗現象 應謹防“溫水煮青蛙”

時間:2012-05-03 15:15  來源:浙江日報

  防微杜漸 小節要慎守

  事實上,累積式腐敗的現象,不單單在我國出現,而且在其他國家,同樣也有很多此類現象。

  “防止累積式腐敗,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在防止‘灰色’現象出現。”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劉衛東認為,要為官員設置私生活的道德規範,觸犯了道德規範,但是未違法者也要加以懲處。

  禍患常積于忽微。思想的蛻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那種“吃點、喝點、花點、玩點是小節”、“只要固守大節,微小漸變難成氣候”的認識顯然是自欺欺人。“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小毛病、小勾當,不顯山,不露水,容易被別人忽視,再加上自我諒解,自我讓步,久而久之,最終會走向犯罪的深淵。

  在以色列,對於累積式腐敗的措施是成立“道德規範委員會”。2006年10月,以色列議會通過了一項“道德準則”法案,設置了“道德規範委員會”,還指派若干“道德規範專員”受理議員違紀行為。違反準則的議員或者行為不當者將受到嚴厲制裁。

  而在韓國,對公務員尤其是高級公務員設置很高的標準。“他們的學歷、財産、家庭成員、社會關係等諸多方面,皆容不得有半點瑕疵。一旦有瑕疵,要麼辭職,要麼被懲處。劉衛東説,這一系列的標準,加上嚴格執行,使官員不敢輕易去涉足“灰色地帶”。

  其實,對於防微杜漸,當前,對幹部“8小時之外”進行考察,也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性的工作,很多地方提出,要以經常考核為基礎,以換屆(任期)考察和任職考察為重點,採取多種形式和渠道,準確了解領導幹部“8小時之外”情況,以防止累積式腐敗現象的發生。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要對“8小時之外”設置嚴密的考核體系,明確獎懲制度,通常要設置暢通而且有效的投訴舉報渠道;另外,作為手握權力的官員,也要敬畏權力,始終保持正確的權力觀,認識到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公器;要防微杜漸,決不讓腐敗從小處打開缺口,避免因小失大。這樣,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抗得住誘惑。

  杭州師範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安:之所以出現累積式腐敗的現象,首先,官員本身法律意識淡薄,內心深處往往權力意識、地位意識很強,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了貪小便宜的習慣;第二,官員本身在高消費的社會背景下,一方面有過得體面的心態,在內防失守的前提下,對獲得灰色補償並不拒絕,因此在行賄者的循循善誘下,不知不覺地跌入陷阱。因此,最關鍵的還是要防微杜漸,對官員的日常生活進行嚴格限制。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