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科:公共外交也是軟實力。我們要大力提升運用軟實力的水準和能力,在國際上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設計議題。要用西方民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引導輿論,塑造形象,推動各方客觀、理性、務實地對待中國的快速發展。
三問:走出去如何走進去?
主持人:一些人認為,目前中國形象走出去的傳播效果不盡如人意。對此應該怎麼看?
張九桓: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都要注意根據事物發展的規律來辦,不要搞一刀切,切忌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呂鳳鼎:比如,我們在看待文化走出去的成果、效果時,一定要實事求是,要客觀。文化傳播、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本身是個複雜的過程。我們的文化走出去,現在還只是開始,從形式、內容到實際做到的事情,都只是開始。
吳思科: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走出去,為世界所認可,並融入世界,不能急功近利。孔子學院走出去才幾年啊?有的西方發達國家在外國建機構、學校,都是用了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
主持人:中國形象邁向世界,我們的産品在形式、品質上需要哪些改進?如何更好地走入人心?
呂鳳鼎:展示中國軟實力,需要用更好的載體來統籌,並不斷總結。如孔子學院,由於受到很多限制,目前只處於教漢語的狀態,對傳播中國文化只是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