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北新橋,海運倉社區衛生服務站隱匿在一片居民小區之中,站長馬佳與她的同事們,擔當著海運倉社區1.6平方公里內逾萬名居民的健康守門人。2008年,馬佳又多了一項新任務——北京市人大代表,履職五年,馬佳愈覺職責神聖。
“第一個建議就實現了,很有成就感”
日常門診享受醫保,於今日而言,幾乎成為人人享有的保障。而5年前,本市靈活就業人員尚無門診醫保,成為人大代表第一年,馬佳便把這個工作中的發現,帶到了會上。
“2008年那會兒,靈活就業人員的醫保是不包含門診看病的,住院才給報銷。”
身為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馬佳面對最多的是慢性病患者,她發現,缺乏醫保保障的慢性病患者,往往嫌看病貴吃藥貴,結果小病拖成了大病,産生嚴重並發癥。部分患者甚至因心腦血管疾病直接被送上了手術臺。
“做手術,花的錢更多,醫保的支出也更大。不如在門診時就解決這些問題。”帶著改變靈活就業人員醫保報銷範圍的建議,馬佳第一次來到了人代會。
沒想到,僅一年後,建議就變成了事實。2009年1月1日起,在職介、人才存檔的靈活就業人員按照在職職工標準,1800元以上部分享受門診醫療費用報銷待遇。
“我帶到會上的第一個建議就實現了,讓我很有成就感。”由於有了醫保報銷,“很多人及時得到了治療,幾年下來,在我們站內,從慢病拖成大病,一個都沒有。我們要做社區衛生的守門人,也要做醫保費用的守門人。怎麼才能有效地減少醫保費用的支出?還是要靠把社區居民的身體健康管好了。”
“人大代表就應該做一個有心人”
“當了五年人大代表,越做越覺得職責神聖。”如何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職責?馬佳直言要做個有心人:“人大代表不是脫産的,在工作崗位上,就應該平時做一個有心人,了解老百姓的需求。”
在實際工作中,馬佳也踐行著自己的履職思路。無論是慢性病藥品包裝改革還是醫保結余問題,馬佳的建議往往與實際工作中的發現緊密結合在一起。
“今年,我想提的建議中,有一個是老舊小區的內部改造問題。”他們在入戶調查居民健康檔案時發現一個普遍問題:部分居民樓的衛生間仍保留著蹲坑等老舊設備,設備老化導致生活不便,直接影響到了老年居民的身體健康:“有些老人使用簡易座便器結果摔倒骨折,我們社區就發生過好幾起。還有的老人因為樓房沒有電梯,幾年無法下樓出門。”
“代表的職責,不僅僅是開會”
“我剛被選為人大代表,還沒上會,就有周邊的老百姓來找我解決醫保報銷問題,這讓我突然認識到,代表履行職責,不僅僅限于開會幾天,更應隨時隨地幫助群眾解決問題。”當上人大代表,馬佳發現許多事找上了自己——小區的路燈不亮了、醫保報銷不到賬、煙花爆竹燃放不規範——事無巨細,都是老百姓切身之痛。
一位姓門的大媽找開工佳,只為小區爆竹燃放被規劃在家門口,家中心臟病人難以承受——這樣的事情自然無法放在人代會上解決,但卻是門大媽一家的憂心事。馬佳得知情況後,迅速聯繫社區和物業,攜手將問題解決。
“不是所有事都要帶到會上,但方方面面,只要你平常細心,跟老百姓多説幾句,就能發現問題。不管用什麼辦法,只要能為民解決問題,就是好的。”“不做只能開會的代表”,馬佳的五年總結並沒有什麼華麗的字眼,卻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大代表的心聲。本報記者 吳楠 J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