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後故事
【1】 錢學森肖像圓夢太空
今年是錢學森誕辰100週年紀念日,錢學森有“中國航太之父”和“火箭之王”的稱號,是中國航太事業的奠基者。
昨日,神八搭載的兩幅“錢學森肖像”取出,一幅是總裝備部政治部宣傳部文藝創作室的肖像作品,另一幅是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人專門繪製的刺繡畫像。
“刺繡畫像要送回到父親生前所在的上海交大,我們正在籌建錢學森圖書館,作為鎮館之寶。”昨日,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接收了父親的刺繡畫像。
另一幅錢學森的中國畫將於12月,在軍事博物館進行的紀念錢學森一百週年活動中進行展覽。總裝備部政治部宣傳部文藝創作室美術創作員何曉雲介紹,肖像畫,由8個人共同完成,耗時2個月。“選取這張作品搭載在神八上,也是圓了錢老的航太夢。”
【2】 番茄苗太空首次結實
昨日,《番茄試管苗空間開花結實》實驗裝置從艙內取出。
這個實驗是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5院所屬的神舟天辰實業公司負責的,該公司空間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鹿金穎説,“實驗非常成功!”
培養基中的8瓶番茄試管苗,其中5株開花結果。果實多數是綠色,一個已經轉紅了。
鹿金穎介紹説,與田間的番茄苗不同,此次採用的是番茄矮化的突變體,正常結出的果實,比大家平時吃的小番茄小一點,長熟之後是紅色的。
據悉,在太空空間開花結果植物的例子並不多見。在中國太空實驗中,番茄還是首次開花並結出果實。鹿金穎表示,未來隨著空間站裏專門的植物溫室的建立,在空間站裏吃到新番茄也是可能的。
【3】 “井底之蛙”太空長見識
神八返回艙取出物中,有一幅《航太之夢》的兒童畫。其作者是海淀萬泉小學的王正同學,今年九歲半。太空畫中不僅有神八飛船,還有清除宇宙“垃圾”的各種器械。
“這裡有2隻鸚鵡、1隻青蛙,我覺得鸚鵡總是被人養著不自由,我想讓它看看宇宙;青蛙的意思是‘井底之蛙’見識特別少,讓它上天長長見識。” 王正小朋友説。
萬泉小學校長景曉霞介紹,該校是北京市唯一一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授牌的航太科普基地校,學校向全校3000多個學生徵集神八搭載夢想,收回的1000多份夢想中,有小製作、祝福語、繪畫等創意,最終挑選了這一幅《航太之夢》。
■ 其他看點
●晶片
活動現場,存儲著42891條公眾夢想的“夢想晶片”隨“神八”在太空遨遊了17天后回到地面,並返回到“攜手神八 搭載夢想”活動主辦方中國航太報社社長馮春萍手中。據悉,該活動自8月28日起面向公眾徵集各類夢想,近日,大家可通過活動官方網站查詢自己的夢想是否入選。
●種子
種子已經是太空的“常客”了。本次神八也搭載了不少種子,包括河南洛陽的牡丹、芍藥,一共有6小包,300克共982粒,其中牡丹種子5包,黑、粉、白、紅等各種顏色。中國牡丹芍藥協會的常務理事霍志鵬説,從神八帶回來的種子將進行航太育種,看是否有新的變化。
●刺繡
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錦繡瀟湘》系列作品,由湖南省湘繡研究所的8位湘繡大師通力合作刺繡完成。尺幅長為1.98米,高0.36米;繡面長1.6米,高0.18米。據悉,該畫為避免增加圖卷的重量,畫家堅持用最新顏料,過夜墨汁一律不用,避免沉澱物和顆粒狀。
■ “神八”活動時間表
11月1日
“神舟八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零窗口”發射升空;
11月3日
“神舟八號”飛船與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完美實現首次空間交會對接;
11月14日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組合體成功分離並完成第二次交會對接試驗;
11月17日
“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返回著陸;
11月19日
“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運抵北京。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