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18日發表社論説,為了在東亞峰會上取得更大話語權,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國務卿希拉裏對亞太發起新一輪外交攻勢。經濟一體化及互利合作已成為東南亞主旋律,中國的發展得益於與東盟國家友好合作,同時也為東盟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不論是哪個國家介入地區事務,都必須順應這一潮流。帶著“增進團結、深化合作、並行推進各機制合作”熱切期許的中國,期待著在東亞峰會上收穫一份“互利共贏”的成果。
文章摘編如下:
本月19日,第六屆東亞峰會將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中國總理溫家寶已抵達目的地,出席此次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
與以往不同的是,美國對此次東亞峰會格外熱衷。聯想到不久前剛剛結束的APEC峰會,美國力壓人民幣升值,拼湊所謂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美國參與東亞峰會應該是既定政策的延續。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對華政策已出現某種調整,“重返亞洲”戰略正在邁出實質步伐。
為了在東亞峰會上取得更大話語權,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國務卿希拉裏分別前往菲律賓、澳洲,對亞太地區發起了新一輪咄咄逼人的外交攻勢,旨在強化美國在亞太地區“領導”地位。正如希拉裏所言,美國的戰略就在於加強與五個具有協約關係盟國的合作,包括澳洲、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因為“美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正是通過這些國家得以實現的”。
東盟歷來奉行平衡外交戰略,但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利益各不相同,美國等大國的加入使東盟披上過多的政治與安全色彩,一旦處理不當,可能會給地區和平與安全帶來威脅。美國執意在峰會上提出南海議題或許就是一個例證,“擴員”後的東亞合作更加複雜。
在美國的高調支援下,有國家更是在東亞峰會前處心積慮地拼湊同盟,試圖使東盟在南海問題上採取聯合立場。此提議雖遭到東盟大多數國家的普遍反對,但該國依不離不棄。
應當看到,東盟從1967年正式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44個年頭,在推進東南亞國家經濟一體化發揮了重大作用。中國與東盟“10+1”合作也已走過了20年的歷程,已由過去的“對話夥伴”提升到“戰略夥伴”的高度。中國是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貿易總額很快有望突破5000億,年增長速度高達20%以上。特別是從去年1月1日開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為雙方合作開闢了更廣闊的前景。這一成果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視。
當前的東南亞地區,經濟一體化及互利合作已成為主旋律,中國的發展得益於與東盟國家的友好合作,同時也為東盟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不論是哪個國家介入地區事務,都必須順應這一潮流。任何靠製造矛盾、激化局勢來凸顯自身存在價值的舉措,都是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的,也是不可能持久的。
南海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中國捍衛南海主權的決心和意志不容置疑。外部勢力的介入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複雜化。帶著“增進團結、深化合作、並行推進各機制合作”熱切期許的中國,期待著在東亞峰會上收穫一份“互利共贏”的成果。
[責任編輯:芮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