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一號”相當於一個普通的電視機大小。
火星被航太界稱為“航太器的墓地”,而載人火星飛行的經歷更是一次也沒有過。那麼,火星探測為什麼這麼難?人類又為何從不停止探測的腳步呢?記者昨晚對此採訪了紫金山天文臺專家。
火星為什麼被稱為“航太器的墓地”?
因為火星上條件太惡劣,探測大多以“悲劇”收尾
地球和火星間的浩瀚空間一直都是航太器的夢魘,仿佛這裡有一個人們看不見的“惡魔”,它吞噬著太空飛船,然後將飛船的殘骸“吐”到寒冷而黑暗的空間。從1960年起至今,人類探測火星大多以“悲劇”收場。
為什麼探測火星失敗率這麼高?王思潮研究員告訴記者,和月球與地球相隔38萬公里相比,火星算得上“疏遠”了:火星和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里。兩者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大約每15年出現一次。
而且,由於火星氣壓低,當太陽甫照地表時,大氣便能快速增加動能,風速大,加上低重力,易形成強烈的風,捲起的狂沙形成塵暴,從太空可看到一片褐色塵雲旋轉、移動。甚至可能發展成全球性塵暴,將整個星球籠罩在塵霧之下。“不過,探測器失敗原因很多,不能不一而足。”王思潮説。
人類為什麼“咬定火星不放鬆”呢?
火星可能有生命,為我們研究地外生命提供線索
既然火星探測器很多都失敗了,那人類為什麼還對火星“唸唸不忘”呢?據了解,在所有的大行星中,火星和地球是最相似的,火星也有四季變化,氣溫比地球低,生存條件僅次於地球。火星的自轉週期(24小時39分22.6689秒)幾乎與地球(23小時56分4.09秒)一樣。
另一個讓科學家“追求”的原因是,火星表面有水的跡象和火山跡象,與地球相似,因此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天文學家長期爭議的論題。“這或許為我們揭開地外生命提供線索。”王思潮説。而記者查閱到,據國外媒體報道,銀河系有億萬個地方可能有生物體,而火星排在第一位。
此外,火星現在的沙漠化非常嚴重,而之前表面的水去了哪?“目前,地球的沙漠化也日趨嚴重,研究火星的沙漠化進程,或許對地球有借鑒意義。”王思潮説。
目前各國對火星發射探測器,就是為了今後人類登陸火星。“如果人類真的能登陸火星,説明我們星際旅行的水準提高了,還可以在火星上建立科學基地,就好比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意義非常大。”王思潮告訴記者。
火星是航太“最難啃的骨頭”嗎?
不是,有太多的行星,比如金星更讓人頭疼
據悉,火星絕不是“最難啃的骨頭”。“比如説金星。”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張旸主任説,雖然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但人類對它的探測卻也只停留在探測器階段。這是因為金星的表面溫度很高,不存在液態水,加上極高的大氣壓力和嚴重缺氧等殘酷的自然條件,金星有極少的可能有生命的存在。因此,金星和地球只是一對“貌合神離”的姐妹。
除了金星,木星探測的難度也很大。“木星距離地球更遠,而且氣候條件更加惡劣,表面有效溫度值只有-168℃。”王思潮説。(朱姝)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