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直面網友質疑
空氣品質數據不能看別人“眼色”
霧是否就是“污染”?北京是否會成為霧都?北京市環保局官方監測的空氣品質數據為何與美國大使館的監測數據有出入?昨天,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杜少中在微訪談直面網友質疑,並坦承北京的空氣品質“自己與自己比有進步,但需繼續努力,減少污染物排放”。
大霧天並非就是污染天
連續幾天的大霧天氣讓市民非常揪心,空氣品質明顯下降。昨天,市環保局監測數據顯示,全市輕微污染,僅有平谷區平谷鎮空氣品質為良。
網友提問説:“連續大霧導致空氣品質很差,大霧天是不是就意味著污染比較嚴重?”杜少中解釋説,霧本來不是污染,只是積累了污染物才會影響空氣品質。從一個具體時間節點看,環境品質還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被動。比如每遇季節交替,靜風、逆溫、低氣壓等不利氣象條件,導致污染物易積累不易擴散,形成污染天是完全可能的。
數據不能看別人“眼色”
微博上有多位名人轉發了美國大使館監測的空氣品質數據,該數據明顯高於北京市環保局官方公佈的數據。以昨日為例,美國大使館監測到的北京空氣品質指數為307,PM2.5細顆粒物濃度為257,而環保局官方公佈的空氣污染指數為132。
對此,杜少中明確表示,大使館(美國駐華大使館)數據一再申明是內部使用,“我們用一把尺子,量了十幾年,結果已經説明兩點:一、自己跟自己比有進步。二、跟更好的比差距還很大。剩下只有一條:就是繼續努力減少污染物排放,現在的排放量還是太大。”針對有網友提出的“WHO規定PM2.5安全指數為10”,杜少中回應稱沒聽説過這個標準,北京昨日PM10以下(含PM2.5)的顆粒物是131。
杜少中表示,前些年本市監測並公佈的是粒徑在100微米以下的總懸浮顆粒物,後來改為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顆粒物,即PM10,今後肯定還會監測並公佈PM2.5甚至是PM1。“但必須記住的是,這些改變唯一的根據是我們中國、我們北京自己大氣污染防治不斷深入發展的需要,而不是看哪個大使館在幹什麼。”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