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扶貧基金會稱“郭美美”等事件致籌資計劃無法完成

2011年10月18日 11:17:42  來源:新京報
字號:    

  項目探訪

  地點:福建省政和縣

  危急重産婦獲補超800元

  在中國扶貧基金會眾多公益項目中,“母嬰平安120”項目已運作10年,“120”不僅代表急救,還意味著“拯救1個家庭,挽救2條生命,生育0風險”。“母嬰平安120項目”是中國扶貧基金會設立的以救助貧困母嬰、降低孕産婦及嬰兒死亡率為宗旨的公益項目。

  10年間該項目覆蓋福建、雲南、寧夏等6省份12縣,累計救助貧困母嬰12.7萬人,搶救危急重産婦287人。日前,記者隨項目工作人員探訪福建省政和縣項目點,了解“母嬰平安120”項目在該縣的運作狀況。

  産婦死亡悲劇未再重演

  從政和縣鎮前鎮到筠竹洋村,55公里的路要開近三個小時的車,車子在蜿蜒的山路上顛簸前進,政和縣婦幼保健院書記葉楊信介紹,通往村子的路修好不過三年,之前,村裏的孕婦若要到鎮上或縣裏醫院生産,必須要靠幾個壯勞力從山裏抬出來。

  在村衛生所,記者見到了陳妙仁,8年前,他的妻子因在41歲高齡生産第三胎,在分娩後兩個小時,出現産後大出血在家中去世。

  回想起當年的情形,陳妙仁説,村裏婦女不講究到醫院生孩子,家家都找接生婆在家生,當年路也難走,把人抬出去不是件容易事。

  妻子去世後,陳妙仁帶著兩個孩子生活,沒有主婦的家庭,日子過的拮據又潦倒。

  在貧困地區,很多孕産婦仍採用傳統的在家自然分娩的方式,葉楊信介紹,政和縣孕婦住院分娩率已由項目實施前的62.15%提高到100%。

  在筠竹洋村,陳妙仁家的悲劇再也沒發生過,陳妙仁説:“現在村裏人都知道把人送到醫院生孩子,當年我要是提前把老婆送出去,現在孩子也不會沒有媽。”

  最高補貼超過800

  在筠竹洋村,每人都知道到醫院生孩子會得到中國扶貧基金會的補貼,順産70元,剖腹産600元,出現難産等危重情況,補貼超800元。

  想起兩年前生孩子大出血的情景肖友蘭就後怕,命差點沒了,4000多元的治療費也讓丈夫急的沒了辦法。

  穿過七拐八拐的青石板路來到肖友蘭家,今年40歲的肖友蘭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懷中抱著2歲嬰兒,家中的收入靠不識字的丈夫在外打工。

  兩年前,38歲的肖友蘭到縣醫院待産,出現産後大出血,當年的情形讓指揮搶救的葉楊信記憶深刻,“人差點就沒了,出血不止,我們全院人都參與搶救,人總算保住了。”

  事後到病房看望時,葉楊信了解到肖友蘭的家庭情況,4000多元的治療費相當於她全家的收入,葉楊信幫肖友蘭申請了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母嬰平安120”項目補貼800元,這相當於這個家庭兩個月的收入。

  項目受益人口過萬

  扶貧基金會母嬰平安項目部副主任黃陸川介紹,從20世紀80年代末至2008年,孕産婦的死亡原因中,産後出血穩居首位,它在總死亡中所佔比重保持在30%以上,提高住院分娩是降低死亡原因的重要有效途徑,也是項目設計初衷。

  截至2010年,母嬰項目共為政和縣6600多名貧困産婦補助132萬元,愛心企業為孕産婦捐贈奶粉、米粉、嬰童衣服等實用物資價值325.23萬元,受益人口過萬人。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項目,不僅提高了貧困人口母嬰生命保障水準和健康水準,還減緩了因母嬰生命出現問題而返貧的狀況。”政和縣副縣長余向紅如此評價。 (記者 底東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