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維和指揮員:中國軍人必須學會和世界打交道

2011年08月04日 11:43:25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陳長青,濟南軍區某集團軍工化處處長,1971年生,1990年3月入伍,上校軍銜。2006年5月、2009年1月、2010年6月,三赴蘇丹瓦烏和達爾富爾執行維和任務,三次被聯合國駐蘇丹特派團授予“聯合國和平榮譽勳章”和“特別貢獻獎”。前不久,記者來到陳長青維和期間所在部隊濟南軍區某工兵團,對他進行了採訪。

  我國參與聯合國維和已整整10年,10年來,中國軍人的腳步無論在陸地還是在天空、海洋,正越走越遠。因此,我們試圖通過與陳長青的對話,發掘更多中國軍人面向世界時的精神風貌和相關思考,希望他在國際舞臺上的經歷與思考對我們這支具有光榮歷史的軍隊更快地實現現代化,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維護世界和平有所借鑒。

  再逼真的演習也不同於實戰

  記者:3次參加維和,每次8個月,加起來整整兩年,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陳長青:我3次參加維和,第一次當參謀,第二次當分隊長,第三次當大隊長。現在看,個人最大的收穫其實也就是我們部隊最大的收穫,那就是實際作戰能力大大提高。

  記者:舉例説明?

  陳長青:比如,2006年5月我第一次也是我所在部隊第一次參加維和。剛到任務區時大家聽到槍響就緊張,趕緊穿防彈背心戴頭盔。現在完全不一樣了,一聽槍聲就知道哪個方向大概發生了什麼情況,部隊從容應變,哪些人疏散,哪些人集合,哪些人做好戰鬥準備,快速有序。

  記者:這種變化來自哪?

  陳長青:來自實戰。任務區情況複雜,對於維和部隊來説,維和就是作戰,標準就是實戰。我們的一切工作都從實戰出發,可謂是生死練兵,弄不好要丟性命。因此説,經過維和戰場的洗禮,部隊的實際作戰能力大大提升。

  記者:在國內也有實戰背景下的演習。

  陳長青:那不一樣。再逼真的演習也不同於實戰。因為它畢竟是演習。在蘇丹,我曾目睹肯亞士兵訓練排雷,觸動很大。他們完全就是拿真雷來練,操作手身著全套的排雷裝備,除了小刷子、小鑷子等,手上還佩有防靜電的避雷針。每一個動作都精準規範,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極致,這種訓練水準是拿任何一種模擬器材都練不出來的。

  當然,我不是説我們都要去參加實戰。我想説的是,對長期處於和平環境中的中國軍人來説,必須要有更強的危機意識、實戰意識,不要忘了,部隊是要打仗的。

  部隊需要放手去摔打

  記者:大家都認為國外環境那麼複雜,部隊管理問題會更突出。維和期間讓你感到壓力最大的問題是不是部隊管理?

  陳長青:恰恰相反。到了國外,部隊管理基本上成了最不需要過多考慮的問題。為什麼?還是同樣的原因:實戰。因為一切從實戰出發,所有的形式主義都沒了市場,作風實了,工作實了。戰士看到幹部真抓實幹,也都自覺按規定辦,一門心思幹工作,管理問題自然就少了。包括每年讓幹部頭疼的士官選取,幹好幹壞一目了然,誰上誰不上都很服氣。部隊管理、教育的壓力小多了。

  記者:從實戰出發就這麼靈?

  陳長青:就這麼靈!實戰擺在那兒,大家都很明白。你實實在在按制度辦事,提高戰鬥力,減少大家傷亡的危險,才是對大家最大的關愛。

  記者:回到國內了,依你看,部隊該怎麼管理?

  陳長青:放手摔打。維和時,我們有一次要去1000公里外的某港口拉保障物資,路上武裝派別關卡林立,按道理聯合國應該派作戰部隊保護我們運輸車隊,但是當時情況特殊作戰部隊派不出來。物資運輸不能等,我們決定自己保護、長途運輸。當時79個人開了27台車,歷經14天,通過70多道關卡,處理了3起突發情況,最後圓滿完成任務。去了也就去了,部隊需要上級的信任,需要放手摔打。經過類似不斷的摔打,官兵的作戰技能和心理素質大大提高。在國內,其實也不是做不到。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