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政協委員、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張彤透露,北京市組建了一支由水務、城市規劃等機構組成的隊伍,赴河北、天津等地做海水淡化的前期調研。
此前,儘管我國已經掌握了海水淡化的關鍵技術,但因缺乏有效政策支援,産業深陷尷尬境地。有鋻於此,國家發改委會同其他11部委聯合製定了《加快海水淡化産業發展的意見》,已提交至國務院等待審議。
海水淡化長期受到制約
“北京市從二三十年前起,就因缺水開始關注當時還屬於前沿的海水淡化項目。”北京市水務局宣傳處處長俞亞平這樣解釋。與北京相似,河北、天津、江浙一帶著手海水淡化也有好些年頭了。
制約我國海水淡化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天津北疆電廠是一個利用電力可以淡化海水10萬噸/日的大廠,但由於缺乏通往天津市區的供水管道,目前只有不到1/10得到利用。”中國水利企業協會脫鹽分會秘書長郭有智説。
海水淡化設備所需的核心材料——雙相鋼只能依靠進口,特別昂貴,售價在四五十萬元1噸。十幾年來,溫州恒通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昌國一直為此裹足不前。
杭州水處理中心總工程師譚永文則認為,成本太高是問題癥結所在。“市政管網的水價每噸4元,而海水淡化每噸成本在10元左右,要把它直接算在用戶身上,市場肯定受不了。”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節水處處長楊尚寶以新加坡為例分析中國海水淡化成本高的原因:新加坡海水水質較好,幾乎不需要預處理;新加坡四季溫差較小,設備的耐受程度要求低;新加坡是個島國,淡化垃圾排放方便。
不過,楊尚寶強調,根本問題在於,中國的海水淡化沒有被寫進目前的《水法》之中。
海水淡化出路在於政策
一邊是沿海省市淡水資源的嚴重緊缺,另一邊又是海水淡化項目的大規模擱淺,出路在哪?
楊尚寶認為,正式將海水淡化列入《水法》之中,在法律的保護下,合理地享受與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同等的政策優惠——稅收減免、資金補貼、低地租出讓金,這樣所有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至於海水淡化成本過高的問題,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總工程師阮國嶺的建議是:“制定出臺海水利用相關企業減免稅實施細則,施行自主設備的稅收優惠政策,為市政供水的海水淡化工程予資金支援。”在阮國嶺看來,只要國家和地方政府按1:1的比例,補貼淡化水與自來水的差價,海水淡化的蓬勃發展之路就在眼前。
慶倖的是,我國如今已經掌握了海水淡化的關鍵技術,特別是膜技術的研製,使得海水淡化成本大幅度下降。“最近幾年,國內也有企業生産淡化設備所需的核心材料雙相鋼了,售價降到了10多萬元1噸。”黃昌國正式投入海水淡化設備研究領域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而談起海水淡化,農工民主黨中央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更是樂觀,海水利用産業是一個綜合項目,除了海水淡化以外,還有海水化學資源提取和海水直接利用等目的,考慮綜合效益的話,海水淡化很划得來。
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了50年來最嚴重乾旱,使得海水淡化更加引人注目,甚至成為各方討論的焦點。
2009年,溫家寶在《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講話中強調,要大膽探索空間、海洋和地球深部,促進海洋資源合理開發和海洋産業發展。去年4月,為編制海水淡化的“十二五”規劃,國家發改委會同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專門討論海水淡化相關的配套財稅措施。(程枝文 陳霈)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