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媒體稱加快法治建設為創新社會管理的治本之策

2011年06月07日 11:14:47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字號:    

  社會管理創新是一個不斷突破傳統的理念思維、條框束縛、行為規制的歷史過程,也是一項長期、艱巨和複雜的戰略任務

  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問題。會議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調查研究,加強政策制定,加強工作部署,加強任務落實。

  綜觀之,創新社會管理的總體戰略涉及到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根本方法、主要手段、實現條件、發展目標等相關方面的創新。這些創新關係到社會和諧穩定、改革發展大局、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安居樂業。

  創新社會管理的總體要求

  社會管理是維護國家穩定、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康、推動歷史進步的重要手段。創新的社會管理需要創新的指導思想。

  按照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應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推進社會管理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充分發揮各級黨委在社會管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職能作用,發揮社會各界在社會管理中的協同作用,發揮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在不斷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有效整合社會管理資源,加快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準進程中,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努力探索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體現時代特徵、順應科學發展、滿足人民需求的社會管理新路子。

  創新社會管理的基本原則

  創新社會管理必須遵循以人為本、惠及民生的管理原則,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必須立足國家的基本國情國力,必須著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大局,必須應對瞬息萬變的國內外形勢,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保障國家的改革發展穩定,必須符合市場機制的基本要求,必須深化改革社會管理的體制弊端。同時,注重借鑒國外社會管理有關成果。

  只有堅守好這些基本原則,才能切實履行好調節社會關係、協調社會利益、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危機的社會管理職能,履行好管理社會組織、規範社會行為、防範社會風險、穩定社會秩序的社會管理職能,履行好保護公民權利、維護社會正義、促進社會公平、增進社會福祉的社會管理職能。

  創新社會管理的根本方法

  創新社會管理體制需要創新的管理方法,應採取預防為主、服務先行、調解優先、源頭治理的方式方法,消除糾紛隱患,減少社會矛盾;採取夯實基礎、強化基層、綜合管理、全面覆蓋的方式方法,化解問題萌芽,清除管理盲區;採取滾動排查、重點突破、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的方式方法,突破薄弱環節,防範突發事件;採取社會參與、多方合作、統籌兼顧、協同處置的方式方法,疏導社會渠道,協調利益關係。

  創新社會管理的主要手段

  社會管理涉及到多領域、多部門及每個公民的利益關係。因此,創新社會管理體制需要綜合運用法律、政策、行政、教育、經濟和技術等多重有力手段。

  應將加快法治建設作為創新社會管理的治本之策,將完善社會政策作為創新社會管理的基本舉措,將改進行政管理作為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載體,將加強思想教育作為創新社會管理的核心內容,將做好群眾工作作為創新社會管理的根基平臺,將強化經濟調節作為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手段,將用好資訊網路技術作為提高管理效能的主要抓手。

  創新社會管理的實現條件

  社會管理創新是一個不斷突破傳統的理念思維、條框束縛、行為規制的歷史過程,也是一項長期、艱巨和複雜的戰略任務。

  因此,實現社會管理創新,需要不斷營造、調整和完善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既需要科學的管理理念、良好的法治環境、完善的運作機制、規範的管理方式,也需要優化的治理結構、有效的制度保障、高效的管理手段、嚴格的監督體系。既需要有力的黨委領導、明確的政府職責、健全的組織系統,也需要廣泛的社會參與、優秀的管理隊伍、自律的公民行為。

  創新社會管理的實現目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國加快社會管理創新的關鍵階段。我們應充分把握和利用有利時機,不斷提高社會管理創新的科學化、法制化、規範化、資訊化和人性化水準。

  加快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以及和諧社會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管理格局,逐步構建決策科學、分工合理、執行順暢、權責一致、監督有力的社會管理機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努力實現管理創新力度、經濟發展速度、社會公平程度、公民認可角度的高度統一,實現社會良性運轉的穩定性、連續性和長期性,實現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用的美好局面。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新標準、新期待。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