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限塑令”實施三年喜憂參半 全面落實需多管齊下

2011年06月03日 22:04: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資料圖: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膠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限制生産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通知。這份被稱為“限塑令”的通知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産、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膠購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膠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購物袋”。

  始於2008年6月1日的“限塑令”,今天實施滿三年。三年來“限塑令”實施效果如何,範圍是否需要擴大,引起大家廣泛關注。中新網財經頻道梳理此間報道發現,“限塑令”三年以來,執行效果喜憂參半,商場超市效果明顯,農貿市場等地超薄塑膠購物袋仍大量免費使用,要全面落實“限塑”,需多措並舉。

  商場超市效果明顯 農貿市場成重災區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限塑令”實施後,全國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膠購物袋的年使用量減少了240億個以上,累計減少塑膠消耗60萬噸,相當於節約石油360萬噸,折合標準煤500多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萬噸,超市、商場的塑膠購物袋使用量也普遍減少了2/3以上。

  “限塑令”保護環境的成效斐然,在大賣場、商場推廣得很順利。在多家大型百貨現場看到,大部分品牌附送的包裝袋已改成紙袋。在超市,越來越多的市民喜歡自備購物袋,很少有人購買塑膠袋,超市銷售人員稱,現在每天賣不出多少塑膠袋。

  但是,免費提供超薄塑膠購物袋仍隨處可見,特別是在一些農貿市場。據《人民日報》報道,一卷環保塑膠購物袋大概要7元錢,而超薄塑膠購物袋只要一半的錢。在沒有有效監管的情況下,商家自然選擇使用超薄塑膠購物袋。無論是購買幾十元錢的哈密瓜,還是購買幾毛錢的蔥,抑或購買耳機等電子産品,商家總會自覺地將他們套在塑膠袋中,甚至是超薄的不合格塑膠袋。但在集貿市場、小商品市場等地方,大量禁止使用的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膠袋仍在廣泛使用,且依舊無償提供合格塑膠袋。

  “限塑令”為何在農貿市場難以落實? 據新華網報道,相關專家表示,這不僅與消費者長期以來形成的購買習慣有關,同時,不少零售攤販本身的利潤空間有限,大量使用環保塑膠袋會增加其成本壓力。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限塑令”實施第一年,全國農貿批發市場的超薄塑膠購物袋使用量一度最高減少達60%;但到了第二年,超薄塑膠袋的使用量比限塑之前僅減少了20%;現如今,這一比例已降至10%;更尷尬的一項數據是,實地調研反饋的資訊表明,執行“限塑令”之後,超市塑膠“手撕袋”使用量的增幅超過55%。

  “限塑”範圍有望擴大 全面落實需多管齊下

  近日,國家發改委負責人表示,“限塑令”實施要納入到全國文明城市和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以及農村文明集市的建設工作中去,必須成為一項硬性指標。同時,考慮將書店、藥店等納入“限塑”範圍。

  相關專家表示,要全面落實“限塑令”,不僅需要加強宣傳,改變公眾的消費習慣,更需要從源頭抓起,減少商家購買塑膠袋的渠道,增加購買塑膠袋的成本,同時,還需要相關監管部門加強監管,消除“盲區”。

  “如果全面落實,"限塑令"將更大地促進環保工作。”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董文博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要通過各類宣傳讓公眾意識到白色污染的嚴重性,樹立起環保意識,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逐漸養成少用、不用和重復利用塑膠袋的習慣。

  沒有合適替代品成為制約“限塑”一個重要因素。據《經濟導報》報道,山東建築大學副教授孫英軍認為,政府應研製推廣替代品,塑膠袋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太多方便,市場有需求,又暫時找不到很好的替代物,這是塑膠袋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李靜表示,“限塑”替代品問題需深入研究。“限塑令”實施後,以不織布購物袋為代表的各種替代品應運而生,這些“環保袋”在生産過程要消耗更多的原料,應鼓勵重復、多次使用,濫發、濫用將造成更大的資源浪費。

  《人民日報》引述有關專家建議指出,相關部門應為商家執行塑膠購物袋收費創造更為有利的環境,對塑膠購物袋收費商家減免稅費。  要想使“限塑令”走得通、走得遠,就必須對遇到的問題予以合理解決,完善“限塑令”的配套設施,使“限塑令”的效果落到實處。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