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加快推進 群眾個人負擔減輕

2011年06月03日 22:05:1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群眾就醫更方便

  2009年以來,中央累計安排資金400億元,支援1877所縣級醫院、5169所中心鄉鎮衛生院、2382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1萬所邊遠地區村衛生室建設,財政部還安排130多億元用於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設備購置。

  出臺了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3年內通過轉崗培訓、訂單定向培養等多種方式為基層培養6萬名全科醫生。

  面向中西部鄉鎮衛生院訂單定向培養的5000名醫學生已入學一個學期,支援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2萬餘名,在崗培訓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377萬人次。

  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使人民群眾不得病、少得病

  2009年起,面向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包括健康檔案管理在內的9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目前分別有48.7%的城鎮居民和38.1%的農村居民擁有了健康檔案。

  2009年開始按照每人平均不低於15元的標準落實經費,去年全國平均達到了17.5元,今年將提高到25元。

  截至2010年12月底,6001萬15歲以下的兒童免費注射B型肝炎疫苗。

  分別有489.2萬、80.4萬、862萬農村適齡婦女得到免費宮頸癌、乳腺癌檢查和免費增補葉酸,對農村孕産婦進行住院分娩補助1455萬人。

  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緩解大醫院“看病難看病貴”

  加強公立醫院的規劃和調控。組織編制區域衛生規劃和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明確各級各類公立醫院的類別、數量、規模、佈局、結構和大型醫療設備配置標準,使公立醫院發展與經濟發展水準、人民群眾需求和城鎮化進程相適應。

  對部分公立醫院,有計劃、按步驟地遷建、整合、轉型和改制等,推動公立醫院結構佈局的優化調整。

  優先發展縣醫院,推進縣域醫療改革,提升農村的整體醫療服務水準,做到“小病不出鄉村,大病不出縣”。

  建立城市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上下聯動的分工協作機制。通過技術支援、人員培訓、管理指導等多種方式,帶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發揮價格、基本醫療保障支付政策等的引導和調控作用,通過合作、託管、重組等方式,促進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實行分級醫療、雙向轉診。

  採取全科醫生培養、為基層招聘合格醫生和醫師多地點執業的措施,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合理分流病人。

  發展老年護理、康復等延續服務,逐步實現急、慢性病分治,提高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

  鼓勵、支援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快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壯大醫療資源,滿足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