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一年一度的杭州市春季人才交流大會舉行,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應屆畢業生及各類社會人才前來尋職。 新華社發(李忠攝)
2月22日,全國就業工作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而眼下,也正是高校畢業生求職的關鍵時期。就在本月,北京將舉辦50場招聘會。“不在投簡歷的路上,就在去面試的路上。”北京一位高校畢業生急盼就業的心情可見一斑。
然而,在近年高校畢業生數量急劇膨脹的形勢下,就業的難題似乎變得更加嚴峻和突出——全國就業工作座談會傳來消息,2010年應屆畢業生規模是本世紀初的6倍,201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660萬人,“十二五”時期應屆畢業生年平均規模將達到近700萬人。
“高校畢業生,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會上強調,“我們必須下大氣力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就業類型與地區悄然改變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巡視員尹建堃説,從近兩年的情況看,大學畢業生就業呈現出新趨勢。
“高校畢業生就業和擇業趨於務實。”尹建堃分析説,“2010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在中小企業就業,去中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逐步提高。”
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高專初次就業率最低。從專業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理科和文史哲類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畢業院校看,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
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總的來看,高校畢業生大部分可在離校後半年至一年內實現就業,但就業品質有待提高。部分專業和一些特殊群體是就業的難點。大學生就業觀念趨於理性,但與現實仍有一定差距。”尹建堃説。
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是問題根源
當前,一些高校畢業生仍有這種心理——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願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尹建堃分析説,産生這一問題的根源,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於在城市、在東部地區、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幹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幹部身份和戶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範,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於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據了解,當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産業結構升級不斷推進,對實用型、複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而部分高校畢業生在知識結構、技能水準以及職業素質方面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
此外,尹建堃指出,現行就業管理體系和服務能力仍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要,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比較簡單。
另外,值得重視的是,高校畢業生沒有建立統一規範的就業失業登記制度,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後資訊缺乏有機銜接,就業統計和服務管理難度較大。
[責任編輯: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