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日前通報,發現有12個國家的部分兒童在接種甲流疫苗後患上嗜睡症,“肇事者”可能是英國制藥商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産的Pandemrix甲流疫苗。請關注——
2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地區辦公室發表聲明稱,4歲至19歲的孩童在注射了英國制藥商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産的Pandemrix甲型流感疫苗後,患嗜睡症的風險比同年齡組未注射疫苗的兒童高出9倍。
歐洲藥品管理局于2010年8月底宣佈展開調查,以確認是否為疫苗副作用所致。迄今歐盟國家已報告發現22例在注射甲型流感疫苗後罹患發作性睡眠的病例。
12國出現甲流疫苗致嗜睡症
嗜睡症是一種睡眠失調現象,患者會感到極端疲倦,昏昏欲睡,往往會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睡著,甚至是在活動中途突然入睡。
世衛組織發表聲明説,以往的流感疫苗注射從未引發這種現象。這類睡眠失調症主要發生在青少年身上,而且以瑞典、芬蘭和冰島的病例最多。世衛組織稱:各國曾在2009年廣泛使用疫苗對抗甲型H1N1流感,而自2010年8月以來,已有至少12個國家報告出現嗜睡症的病例,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
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布魯尼埃稱,由於所有注射疫苗後嗜睡的少年兒童都有嗜睡症基因,而且目前也沒有在世界其他接種了流感疫苗的國家發現類似病例。因此,是否由流感疫苗導致嗜睡症這一關係還不能就此確定。世衛組織將繼續觀察和審視注射甲流疫苗的長期後果。
中國未發現嗜睡病例
2月9日,世衛組織駐華辦事處新聞官陳蔚雲説,就她所知,世衛組織駐華辦事處未收到中國衛生部和疾控中心關於有此不良反應的相關監測報告。
衛生部2月9日表示,我國目前並未發現兒童接種流感疫苗後患上嗜睡症的病例。“其他甲型流感疫苗,很多年前就在用了,過去兩年又大批量接種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上億人打了,也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衛生部發言人鄧海華介紹説,我國市場上普遍接種的流感疫苗都是國産疫苗,沒有發現兒童接種流感疫苗後患上嗜睡症的病例。但他同時表示,並不清楚我國在不在世衛組織公佈的47個Pandemrix疫苗使用國之列。“最權威的消息,應由國家藥監局發佈。”他強調。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梁曉峰説,目前我國使用的免費接種甲流疫苗都是國産的,疫苗臨床試驗曾在北京、江蘇等10個城市和地區實施。觀察所用疫苗涵蓋了我國10個疫苗企業自行生産的所有8個類型疫苗。試驗結果顯示,8種疫苗均具有較好的保護效果,是安全有效的。
北京市疾控中心負責人透露,2009年甲流大流行期間,北京市向公眾應急接種的甲流疫苗,全部由國家衛生部統一調配,是來自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生産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盼爾來福.1”。甲流疫苗大批量接種後,北京市疾控中心還利用北京市疾病監測報告系統和北京市不良反應監測體系,對接種者進行了追蹤觀察,證實國産甲流疫苗安全並有效,其不良反應發生率和發生狀況,與早已被證明非常安全的季節性流感疫苗一致,並未發現“嗜睡症”等新的或其他嚴重的不良反應。
接種後輕微副作用屬正常現象
“嗜睡症是一種罕見神經功能性疾病,會造成患者睡眠紊亂,如突然入睡或久睡不醒。”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梁衛蘭表示,有人在接種疫苗後可能會出現睏倦、疲軟的現象,但這並不足以説明甲流疫苗導致嗜睡症。“這是接種者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的群體心理不良暗示所致的睏倦。”
“這種現象很容易在兒童中起到心理暗示作用。一個孩子在接種疫苗後疲倦昏昏欲睡,會讓周圍的孩子也有倦意,是一種不良心理暗示,也稱癔症。”梁衛蘭説。
梁衛蘭的説法並非毫無依據,醫學期刊《疾病監測》2010年第25卷第12期1006—1008頁,有一篇名為《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種後引發群體性癔症的心理干預》的學術論文,文章的觀點印證了林獻丹的説法。
隨後記者又查閱了衛生部印發的《2009年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指導意見》通知,在預防接種實施一條中規定:為防止發生群體性癔症,實施群體性接種時,應合理安排,避免多個受種者在同一地點同時接種。
另外,專家還強調,接種過流感疫苗的兒童和青年人,一旦出現突然熟睡等陣發性睡眠症(嗜睡症)的症狀,應該及時就醫,以免發生意外。
兒童疫苗接種有禁忌
現在我國有規定,孩子自出生到6歲期間,要到家庭所在社區的衛生接種總共22針疫苗。一般情況下,孩子患有急慢性疾病時禁止接種疫苗。
那麼,只要孩子健康就能接種疫苗嗎?答案是否定的。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特性。例如,對雞蛋清過敏的人,即使非常健康也不能接種甲流疫苗。因此,孩子在接種疫苗前,必須先經過社區衛生院醫生的“預檢”,由醫生判斷孩子是否適合接種某種疫苗。同時,兒童預防接種告知手冊對每一種疫苗的接種時間、注意事項、禁忌症都有詳細的説明,家長帶孩子接種疫苗前應仔細閱讀。
最後,專家提醒,自孩子出生後家長就應及時帶孩子去社區衛生院接種疫苗。通過接種疫苗提高對一些疾病的抵抗力,比在患病後打針吃藥更有益健康。不過疫苗並不是萬能的,注意飲食營養,加強體育鍛鍊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有效途徑。(李穎)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