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遠來看,雖然目前通過“戶籍”等方式調整人口規模和結構的“先手”十分必要;但通過給京外更多的機會,實現全國盡可能的均衡發展與共贏,甚至國際的合作共贏,才是根本。
車輛多使首都變“首堵”,人口多使城市不堪重負。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繼去年年底出臺嚴厲的治堵措施之後,16日開幕的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交會議審議的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又提出了“今後5年,北京要遏制人口無序過快增長,逐步形成規模適度、結構優化、多元和諧、分佈合理、管理嚴格、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城市功能相適應的人口發展格局”的新舉措。
這是一個直面艱難問題的舉措,但也許還是一個執行艱難的舉措。因為,在一個人口流動成為重要權利,法治、人權、公平、包容與開放成為重要訴求的時代,這樣的舉措也很可能會面臨不小的困難。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經濟發展速度和綜合經濟實力始終保持在全國前列。2009年,北京市地區生産總值11865.9億元人民幣,每人平均GDP達到68788元,超過1萬美元,在中國大陸僅次於上海市。按照世界銀行劃分的標準,已屬中等富裕程度的城市。但這樣的成就絕不僅僅是在冊的1246萬戶籍人口作出的,它還凝聚了將近800萬“流動人口”的心血、智慧與汗水,以及首都周邊省份、西部能源省份、南部水源省份等全國各地為北京的發展所作出的包括人才和資源轉移在內的種種貢獻與犧牲。而事實上,多年以來,實際上已成為“移民城市”的北京,也一直以包容、開放和平等的形象釋放著無比的魅力,成就了無數北漂者、創業者甚至“蟻族”的夢想。他們在這裡奮鬥,在這裡奉獻,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北京。“北京歡迎你”不僅僅是口號,更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與激情!
然而,同樣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是人口規模。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北京市常住人口從1948年的203萬人增加到目前的1972萬人。雖然人口增長為北京帶來了人才、技術和勞動力,成為北京發展最重要的動力之一。但爆炸的人口也的確給北京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北京環境資源的承載極限。在北京98%的能源均為外來輸入的情況下,水、電、熱、煤等能源均已成為嚴重問題。比如,按照近年來北京平均54.3萬的人口膨脹趨勢,南水北調為北京增加的水量,會被龐大的人口數量吞噬。因此,北京“人口爆炸危機”,人口“浮腫虛胖”成為北京面臨的重大考驗。
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多方調研與徵集意見,在“十二五”期間採取措施調整北京的人口規模與結構,自然是一個雖然棘手但卻不得不為的選擇。如果放任人口的無序增長,最後必然超越環境資源和能源的極限,甚至導致經濟停滯、城市癱瘓,外來人員機會更少,本地人口也會覺得北京越來越不“宜居”。法治、平等和人權等政治色彩濃重的美好願景,在自然條件的限制下顯得蒼白無力。情況已經相當緊迫,北京市有權通過人大來編制相應的發展規劃甚至通過地方立法來採取措施調整人口的結構和規模,而且有其必要性與合理性。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講,北京的發展必須依靠人,發展也是為了人。而且,這個“人”絕不僅僅是“北京人”。作為首都,北京象徵的是全部中國,以及她的歷史和文明。北京有吸引力和魅力才是正常的。因此,在促進北京的可持續發展與盡可能地保持她的開放、文明、法治、包容和平等之間,如何盡可能地保持平衡,考驗的絕不僅僅是北京市領導者的智慧,更是整個中國的智慧。時至今日,北京的人口與資源問題,很可能已經成為大國手才能下贏的棋局。
但是,這個大棋局雖然破局很難,卻也並非毫無端倪。為什麼北京有吸引力?除了她作為首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所承載的政治文化含義之外,更重要的是這裡是政治、經濟、文教、科技、軍事等各個領域的中心。歸根結底,是因為這裡有資源,這裡有利益,這裡有機會!三教九流,五花八門,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天地。
所以,北京的人口規模和結構的調整不能僅僅是對“外地人”關到府,而是要為他們打開更大的、更多的機會之門。正如北京正在從中心城區向周邊地區轉移社會優質資源一樣,北京也要向全國其他地方轉移一部分經濟、醫療、教育等優質資源。一方面要讓北京變“小”,首都功能定位清晰,該收的收,這樣北京就能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另一方面也要讓北京變“大”,該放的放,近則整合京津冀,遠則輻射大中華,更可以放眼世界找資源。世界上人口與資源緊缺的城市不僅僅是北京,日本東京也一樣,而所謂國際大都市,在某種意義上不就是指可以從全世界汲取資源的城市?在國內,通過北京的優質資源的轉移帶動各地均衡發展,在讓北京人口相對“變小”的同時讓京外的“機會”變大,實現共贏;在國際,也完全可以通過與亞非拉美等資源豐富但經濟落後地區的合作實現共同騰飛。從長遠來看,雖然目前通過“戶籍”等方式調整人口規模和結構的“先手”十分必要;但通過給京外更多的機會,實現全國盡可能的均衡發展與共贏,甚至國際的合作共贏,才是根本。
果如此,北京在調整人口規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就能夠有足夠的心胸和氣度,真誠地對全國和全世界人民説“北京歡迎你!”(支振鋒)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