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一直被當作治理擁堵的法寶,然而當卻正是公交車、地鐵裏的擁擠,把越來越多的市民“逼”進了選擇私人交通出行的行列。專家認為,北京的公共交通服務水準要想達到讓市民滿意,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最近幾天,被稱為北京“史上最強硬治堵方案”的政策組合拳終於亮相, 引來的不光是北京市民,也包括全國公眾的高度關注。
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一直被當作治理擁堵的法寶,北京治堵新政中提出:“繼續堅持公交優先的方針,建設公交城市”,這一政策究竟如何落到實處?最終將會對治堵起到怎樣的作用?以下是中國之聲特別策劃《求解北京擁堵困局》第三篇《公交之痛——別讓擁堵轉向擁擠》。
2010年12月14日早晨7點30分,北京地鐵迎來一個普通的星期二。而對於復興門站地鐵公共文明引導員周春榮來説,此時此刻,是她一天中最緊張的時候。時值上班高峰,作為北京地鐵1號線和2號線的換乘站,復興門站人頭攢動,通道之中,人貼著人,前後排相隔不過一拳的距離,每次抬腳只能前進小半步,隊伍在慢慢挪動。空氣很沉悶,夾雜著滿耳的嘈雜聲。而對於上班族而言,這趟上班的路程最難以忍受的還不是時間有多長,而是空間有多擠。
市民周女士:那不是擠,那是“相當地”擠啊!
市民韓女士:車上太擠了,我拿這一包餅乾上車,下車就擠成麵粉了,下次我就拿一包麵粉上車,下車就能擠成餅乾,我還不用買了。
市民徐女士:我人雖然上去了,但是包一半夾在門裏,一半還在門外,車就開走了。凡是最後幾個上公交車的人肯定不是自己走上去的,而是被值班的交通協管員硬推上去的。
雖然工作要求,不允許地鐵引導員推乘客上車,但是,有時眼睜睜看著站臺上的乘客連續等了幾輛車都擠不上去,作為引導員,周春榮説,她的心裏真的很著急。
市民:尤其是一號線,更擁擠。現在上下車的時間也只有這麼20到30秒的時間,我們有時也心裏挺著急的,我們也著急,有時候也喊,前面的小夥子用點兒力氣,後面這還有一個阿姨沒上去呢,1、2、3、關門上車……
乘坐地鐵不會因為交通擁堵而塞車,能保證乘客對時間的要求,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才能安然面對擁擠。曾有網友戲謔地在微博上,以《北京地鐵——心中永遠的痛》為題發表博文,這位瘦小的網友説,他在人潮洶湧的地鐵上曾經有過被擠得雙腳離地長達一分多鐘的經歷,事後,他在回憶當時的感覺時笑言,不是誰都有機會經歷那種場面的,除了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説,誰還能讓一個普通人這樣騰空而起呢,北京地鐵或許可以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當我們在焦慮于北京路面交通的擁堵時,也許並沒有想過,正是公交車、地鐵裏的擁擠,把越來越多的市民“逼”進了選擇私人交通出行的行列。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