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個普通週三的下午,五點剛過,最近一次拓寬僅兩年的長江中路車輛早已排成了緩慢爬行的長龍。另一條主幹道金寨路,飛貫南北的高架路上一輛挨著一輛的汽車也只能走走停停,高架出口處車輛如同麻花般糾結在一起,時速僅徘徊在10公里以下,不比行走快。
的哥陶興忠師傅一邊排著隊一點點向前移,一邊收聽電波裏道路堵塞的消息。他搖下窗戶,點著了一支煙,不無焦慮地説,車越來越多,路越來越堵。出行不暢又迫使更多的人想到買車,從而造成更嚴重的堵車,如此成了惡性迴圈。
路越來越堵,但買車的人卻越來越多,伴隨著經濟高速增長和城市規模擴大,交通擁堵這一“城市病”正快速由中國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蔓延。
中部省份河南的省會鄭州市,一到上下班高峰期,擁堵地段上汽車駛上了非機動車道,而摩托車、電瓶車則不得以駛上了人行道。行人在夾縫中穿行,不時傳來因為相互碰撞而起的爭吵聲。
在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交警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1年以來,全市主次幹道通車里程的增長速度每年不及4%,而機動車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長;平均每公里道路擁有機動車187輛,已呈飽和狀態。
作為中國中部一個中等城市,安徽省合肥市機動車保有量現在已經達到45萬輛左右,並且以每天200多輛的速度遞增
打車難、騎車難、乘公交難、開私家車更難。不少私家車主抱怨:由於道路擁堵,出行困難,自己是不得以掏腰包提前購買汽車的。
家住合肥市高新區的年輕媽媽黃彩霞2個月前剛買了新車。儘管孩子上學僅有4站地,這個夫婦倆都在企業打工的普通家庭仍然咬牙買了車。“公交車太擠了、計程車又難打,天氣漸漸冷了,我不想讓孩子受苦。”
據公安部交管局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1.99億輛,其中汽車8500多萬輛。全國667個城市中,約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時段出現擁堵。
國務院參事、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最近曝出最新研究成果,因交通擁堵和管理問題,中國15座城市每天損失近10億元財富。
與愈演愈烈的擁堵狀況相對的是,中國汽車産銷量全線飆升。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數字,2010年,中國汽車産、銷量均達到世界第一,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預計將超過8500萬輛。
一些專家指出,二、三線城市汽車市場還沒發展起來就先堵上了,主要緣于他們走了一條和一線城市一樣的老路:先發展汽車再修路。
安徽省人大常委李益湘認為,中部城市交通擁堵主要原因在於“以前的城市道路交通規劃缺乏前瞻性,已明顯跟不上城市發展速度。”
還有專家直指大中城市明顯缺乏對小汽車的總量規劃、使用控制。不僅沒有上牌費,而且包括燃油稅、停車費等在內的使用成本也很低,極大地刺激了小汽車的無節制使用。例如,重慶最繁華的解放碑商圈儘管停車位缺口達1萬,但地下停車費僅為每小時5元。
當然,二、三線城市還沒有形成一個方便、快捷、便宜的公交系統,也是私家車隊伍迅速膨脹的一個重要原因。
破解“擁堵”難題,專家和管理部門意見紛呈。北京大學鄭也夫教授認為,應建立按交通擁擠程度分區域、分時段的停車收費標準,促使一批車輛高峰期儘量少去擁堵路段。
公安部、住建部“暢通工程”專家組副組長陸化普建議開徵擁堵費。“你買車,我不能剝奪你的購車權,但我要保護全體人們的利益。尤其要保證城市功能的正常,哪擁堵哪收費。”
李益湘則認為,二、三線城市交通佈局和公交系統建設也要跟上。綜合利用多種交通工具針對不同需要來解決問題。如輕軌、磁懸浮、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新型有軌電車等,在合適的城市都應該得到推廣。同時,進行地下空間規劃和開發,大力建設地下停車場、地下公交換乘中心,將地下空間資源按照市場規則,進行招標、掛牌和拍賣。 (記者 蔡敏 李建敏 王麗 孟華)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