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公推直選覆蓋南京城市農村 為大範圍民主提供思路

2011年06月03日 22:08: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公推直選”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共黨內民主具有標誌性的創新成果之一。從最初四川平昌實行“公推直選”,首次打破黨內“任命制”,至今,中共黨內的民主試驗已近10年。

  正如薩繆爾亨廷頓所説,政治秩序或政治穩定取決於政治制度化水準和政治參與程度之間的關係。

  近10年來,先是各地單一試驗,再是中共的十七大將“公推直選”作為黨的民主政治建設的努力方向進行了充分肯定。如今,僅南京一地,已經有806個村黨組織和363個城市社區黨組織,在換屆時全部實行公推直選。

  南京,這個長江下游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基層黨組織已經被民主“全覆蓋”,民主在這個758萬人的都市正待演進成蔚然大勢。與以往基於一點的鄉村黨內民主的試驗不同,南京的試驗將為中國的民主演進提供一個嶄新的城市樣本。這個城市的努力,或將為中國更大範圍的民主推進提供思路。

  南京:中共黨內民主嘗新

  在南京,把“公推直選”全面覆蓋到城市農村,這在全國尚屬首例。與以往來自於“點”上的民主試驗不同,這一次由點及面,“全覆蓋”意義在於,或將為更大範圍的民主提供思路

  桌子上,放著一摞書,都很厚,書名圍繞著幾個關鍵詞,比如基層民主,鄉村治理等等。

  楊花偉坐在旁邊,修改一份有關“公推直選”的材料。他是中共南京市組織部研究室主任,最近這些日子,他的工作重心就在於此。“公推直選”是一件大事。今年,南京市的所有806個農村(涉農社區)都將以此方式換屆選舉出新的村支部書記和班子成員。

  “我們最近很忙的。”南京市雨花臺區組織部裏的幾名年輕人異口同聲。他們是這座省會城市黨委組織系統裏的一線人員,眼下這場全面展開的“公推直選”,不但考驗著他們的工作能力,也考量著他們的體力。

  雨花臺區委組織部長孫朝暉對《中國新聞週刊》説,4年前,他有過一次類似的考驗,當年,他還是高淳縣組織部長,那是個遠離南京市主城區的下轄縣,作為中組部確定的試點,讓全縣所有8個鄉鎮的黨委書記和班子成員以“公推直選”的方式,先期完成黨內權力交替。

  “當時寫材料搞總結經常熬夜。”孫朝暉説,甚至有一次,因為彙報材料在最後一刻被全盤推翻,他不得不親自上陣,連夜重寫,“上級的意思很明確,直接一點,寫問題,寫不足。”

  在過去的幾年裏,南京一直推進基層黨內民主的試點,每一次實踐後,都是“寫問題,寫不足”,期望總結出一套成熟的操作經驗。

  從點到面,南京市的基層黨內民主不斷推進,去年底實現城市社區黨組織全面覆蓋了“公推直選”,而今年則讓“全覆蓋”移向了整個城市的農村。南京,這個基層已經被民主“全覆蓋”的城市,為中國的民主演進提供一個研究的樣本。

  讓能者掌權

  南京城濱江而居,江北有六合、浦口兩區,江南則是經濟和政治中心,有玄武、秦淮、建業、鼓樓、棲霞、雨花臺、江寧、溧水和高淳等9個區縣。

  在南京市中共黨務系統提供給《中國新聞週刊》的説明中寫道:“從實際情況看,南京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村黨委書記的致富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增強。”

  從今年4月開始,這11個區縣內,所有806個村莊(涉農社區),面臨中共黨組織領導班子換屆。

  這成為一個契機。

  在南京市官方的説法裏,“這次換屆的重中之重,就是要通過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方式,選出一支發展能力強、帶富能力強、熱心為農民群眾服務的村書記隊伍。”

  竹鎮大泉村是“農民的好支書—李元龍”的故鄉,是南京市公推直選的重點試點村。

  5月19日,上午8點半,大泉村黨總支領導班子公推大會正式舉行。來自全村的200多位中共黨員和村民代表,為選出自己心目中李元龍式的“當家人”,投出一票。上世紀90年代,貧困的大泉村因為有了“農民的好支書”李元龍,而迅速改變了落後的面貌。他帶領全村人新建了貫穿大泉村南北的五公里長水泥路;他説服每戶村民,將1600畝低産田改造成良田??

  公推直選共有9項程式,其中重要環節就是公推大會,也是最後出結果的一個環節。

  大會上,除了進行演講陳述競職外,村民們還能通過提問環節向每位競職黨員直接發問,進行零距離接觸。

  村裏的黨員最簡單的想法是,通過公開、民主的公推大會,用手中的選票,選出一位好支書,讓村子更加富裕些。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南京市組織部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其實就是一次選拔人才的嘗試,“提升選人用人公信度,為推動南京郊縣農村經濟發展奠定紮實的組織基礎”,不必過分拔高和渲染。

  選舉大會上,設立了秘密寫票處,保證黨員群眾在無干擾的情況下自主表達意願,選出真正有能力的人。

  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南京市委組織説,今年之舉,是想進一步打通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輸送的渠道,鼓勵農村基層、有志於農村工作的區縣和鎮街機關年輕幹部到農村去,鼓勵優秀大學生村官、雙帶標兵、致富能手、農民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非公企業管理人員等參與競爭。

  官方期待,一支以45歲左右為主體,文化程度較高,熟悉農村工作,善於做群眾工作的優秀村支書隊伍能迅速形成。

  這麼一來,村黨組織班子結構的優化和整體功能的增強將得以實現,“人才到基層鍛鍊、幹部從一線選拔”的培養選拔鏈也能最終形成。

[責任編輯:孫金誠]